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
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
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
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
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
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院长助理•医务科长)
委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
(工会主席)
(护理部主任)
(财务科科长)
(总务科科长)
(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
(医教科主任)
(护理部副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心内科,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副主任由xx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2.医疗副总监:(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3.胸痛中心协调员:(医务科长•副主任医师)
4.院前急救/急诊组
组长:(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
5.冠脉介入组
组长:(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6.动脉夹层一组
组长:(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
7. 动脉夹层二组
组长:(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员: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8.肺血管栓塞组
组长:(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员: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
9.气胸组
组长:(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10.重症医学组
组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员: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11.检验组
组长:(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
成员:检验科全体人员
12.超声组
组长:(超声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超声科全体人员
13.影像组
组长:(CT/MRI科主任•主任医师)
成员:CT/MRI科全体人员
14.心电组
组长:(心电图室主任•主治医师)
成员:心电图室全体人员
四、实施步骤
(一)建制立规阶段(201x年4月)
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培训计划、质量控制标准、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方案等运行和管理机制。
(二)宣教培训阶段(201x年5月)
任务:在院内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分层次的培训,达到应知应会;在院外针对不同的对象(包括不能开展PCI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社区群众等)开展相应的宣教,使其了解胸痛救治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
(三)实施改进阶段(201x年6-8月)
任务:正式实施有关管理办法,执行工作流程,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四)申请评审阶段(201x年9-10月)
自我评价后申请国家胸痛中心组织初次认证评审验收。
(五)整改提高阶段(201x年11-12月)
针对评审验收提出的整改要求落实整改,争取通过评审。
五、工作要求
建设胸痛中心的目的是不断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急性胸痛患者诊疗行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危重症死亡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我院功能定位向急危重症疑难患者救
治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体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服从胸痛中心委员会的领导,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委员会办公室反馈,以便医院及时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