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Image Diag no 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
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X线、CT MF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X、CT MR图像的特点2观察异常X、CT MR表现的要点及其诊断方法和原则(二)熟悉:1. X、CT、MR影像学多种成像技术2. 各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适用范围(三)了解:1. 影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2. X 线检查中的防护二、教学内容:第一节X 线成像(一)详细讲解:1. X 线图象特点2. X 线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二)重点讲解:1. X线穿透性及其衰减效应的特性及与此相关的X线成像原理2. 人体X线密度的概念:自然对比、人工对比3. X 线检查方法:透视、摄片普通检查优缺点;软线摄影的特殊检查优点与应用;造影检查及其方法与适用部位4. 数字X线成像优点5. X 线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 X 线设备2. 数字X线成像技术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 X 检查中的防护原则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一)详细讲解:CT图象特点:(二)重点讲解:1. CT 图像解读原则与方法2. CT 成像原理3. CT设备有关螺旋CT概念4. CT检查技术有关普通 CT检查之平扫与增强扫描内容5. CT 诊断临床适用范围(三)一般介绍:1. CT设备除螺旋CT以外的内容2. CT 检查技术中图像后处理与灌注成像内容第三节、超声影像参阅超声章节内容第四节磁共振成像(一)重点讲解:1. MRI 成像原理2. MRI 图象特点(二)详细讲解:1. 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质子加权成像(PDW2. 流空效应、MRA MRCP3. MRI 对比增强效应及伪彩色功能成像(三)一般介绍:1. 磁共振设备2. MRI 检查技术及有关常见检查序列3. MRI 图象的解读4. MRI 诊断临床应用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一)重点讲解:1. 影像图像解读的内容与基本方法:即以解剖、病理生理为基础,根据影像所见分析病变的部位、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数目、邻近器官和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等,并动态观察、全面分析2. 影像诊断思维,重点讲解影像结合临床资料的诊断原则(二)详细讲解:影像诊断包括明确诊断、排除性诊断与可能性诊断三种诊断结果及其临床价值评价,明确影像学诊断是以影像表现特点为主要诊断依据,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及其它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影像诊断;同时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手段中重要部分,但有局限性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一)重点讲解:1. 图象存储与传输系统即 PACS系统的概念2. 信息放射学的概念与内涵(二)一般介绍:1. PACS系统的原理与结构2. 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三)、专业词汇:1. DR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3. 自然对比与平片4. 螺旋 CT5. CT 图像6. CT 值7. CT 增强扫描8. 磁共振成像( MRI)9. T1加权成像(T1WI)、T1加权成像(T2WI)10. 流空效应11. PACS12. 信息放射学超声成像技术与应用一、超声检查技术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超声的概念、超声波的物理性质及超声图象特点㈡熟悉: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了解: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教学内容㈠详细讲解:超声波的定义,超声波的物理性质,超声图象特点要求学生掌握㈡重点讲解:1.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2. 超声图像分析的主要内容㈢一般介绍:常见超声检查技术二、心脏超声一.目的与要求㈠掌握:正常心脏及二尖瓣病变的超声表现㈡熟悉:房间隔缺损以及法四的超声诊断㈢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正常心脏的超声表现(二维的重要切面),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要求学生掌握(二)重点讲解: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和法四的超声诊断(三)一般介绍:主动脉瓣病变和冠心病的超声表现三、肝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肝脏正常声像图与肝癌的超声诊断(二)熟悉:肝脏超声解剖及肝转移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变的声像图表现(三)了解:门脉高压、脂肪肝、淤血肝的声像图表现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正常肝脏声像图。
2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及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二)重点讲解: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转移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及肝硬化的声像图表现(三)一般介绍:本章中各节的病理及临床表现;门脉高压、脂肪肝、淤血肝的声像图表现四、胆道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胆道的正常声像图、胆囊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二)熟悉:1•急性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癌声像图表现2•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胆囊良性腺瘤、胆囊增生性疾病、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肝外胆管癌、胆道蛔虫症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的正常声像图2•典型胆囊结石的三大主要征象及声像图分型3•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声像图表现(二)重点讲解:急性及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的声像图表现;阻塞性黄疸的超声鉴别诊断(三)一般介绍:本章中各节的病理及临床表现;胆囊良性腺瘤、胆囊增生性疾病、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肝外胆管癌、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表现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主2. 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 X线、CT表现,椎间盘病变的 CT MRI表现3. 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线表现4. 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5•佝偻病的X线表现(二)熟悉:1 .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3. 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4. 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5. 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三)了解:1. 骨骼和关节CT、MR佥查技术2. 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3. 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1. 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 X线表现。
2. 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1)骨折:1)长骨骨折X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线平片、CT MRI。
( 2)椎间盘突出: CT、MRI。
( 3)肌腱与韧带损伤: CT、 MRI。
4)关节脱位: 1)、X 线平片 2 )、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 MRI 。
3. 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 CT、MRI( 2)软组织感染: CT、 MRI4. 骨骼与关节常见病:(1)脊椎结核:1) X线平片2 ) CT、MRI(2)关节结核:1) X线平片、分型和表现 2 ) CT、MRI5. 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X线平片、CT表现。
6•代谢性疾病:维生素 D缺乏佝偻病X线表现。
(二)详细讲解:1.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1)长骨的发育(2)正常脊椎骨X线解剖(3)小儿、成人长骨的不同点(4)关节正常X线表现2. 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 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 退行性骨关节病: X 线平片 1 )四肢关节 2 )、脊椎5. 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和 X线鉴别要求。
(三)一般介绍:1. 骨骼与关节检查技术:( 1 )骨骼系统检查技术1 ) X 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
2)C T:平扫、增强扫描。
3)M RI:平扫、增强扫描。
( 2)关节检查技术。
2. 骨折愈合及并发症。
3. 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类风湿关节炎。
4. 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三)、专业词汇1. 骨龄2. 病理性骨折3. 骨质疏松4. Colles 骨折5. 骨膜三角6. 佝偻病7. 颈椎病第三章呼吸系统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 X线、CT表现;2.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结核及肺癌的定义、分型及X线、CT表现特点。
(二)熟悉:1. 正常胸部X线、CT表现;2.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支扩、肺炎、纵隔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3. 呼吸系统检查技术:CT、胸片检查的主要方法及作用。
(三)了解:1. 正常胸部变异的 X线表现;2. 呼吸系统MR检查在肺门、纵隔病变诊断作用及优势。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1. 支气管病变的基本 X线表现:( 1 )支气管阻塞性表现:肺过度充气与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2)肺实变(灶性、肺段及大叶);(3)结节与肿块:定义及异同点;(4)空洞与空腔阴影:定义及意义。
厚壁、薄壁和无壁空洞;空腔与空洞不同点。
(5)网状细条状及索条状影2. 肺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 1 )阻塞性肺不张。
( 2)肺气肿与肺过度充气:二者异同点;(3)肺实变:指出常见病理改变和常见疾病及CT图像上表现;(4)肺肿块:肺部良恶性肿块的特点;(5)空洞与空腔:可形成液气面或不含液面及其常见的疾病;(6)肺间质病变:肺间质病变的分类及CT表现特点:如磨玻璃样改变等。
3.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1 )肺结核。
临床病理、分类(I — V-型):影像学表现:X线、CT表现;以III型结核为重点;讲解本型诊断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