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2 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教案2 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3.3身体状态的影响 3.3.1疾病的影响 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 味觉迟钝或变味。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味觉 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待病恢复后味觉可 以恢复正常,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变化。 在患某些疾病时,味觉会发生变化。从某 种意义讲,味觉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的需 求状况。


体内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也会造成对 某些味道的喜好发生变化,在体内缺 乏维生素A时,会显现对苦味的厌恶甚 至拒绝食用带有苦味的食物,若这种 维生素A缺乏症持续下去,则对咸味也 拒绝接受。

4 各种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补偿作用:指在某种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 物质后阻碍了它与另一种相同浓度呈味物质 进行味感比较的现象。 竞争作用:指在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质 而没有对原呈味物质味道产生影响的现象。 如:盐酸不影响氯化钠的咸味,但其它酸都 增加氯化钠的咸味。 糖能减弱酸味感,但对咸味影响不大。
2.1.1 味感受体 主要为味蕾,其次为自由神经末梢。 20岁时的味蕾最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味 蕾数减少。味蕾的分布区域, 随着年龄增 大逐渐集中在舌尖、舌缘等部位的有廊乳 头上,一个乳头中的味蕾数也随着年龄增 长而减少。 老人的味觉能力一般都明显衰退,一般是从 50 岁开始出现迅速衰退的现象。
2.1.2味觉神经 一般来说,人的舌前部位对甜味最敏感, 舌尖和边缘对咸味较为敏感,而靠腮两边对 酸味敏感,舌根部则对苦味最为敏感。

实验 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主要学习内容:
1
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
2 四种基本味的觉察阈,识别阈,差别阈 的测定
实训目的
1、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
2、觉察阈,识别阈,差别阈的测定。
3、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实训材料
1、水 无色、无味、无嗅、无泡沫、中性,纯度 接近于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2、储备液(按表1规定制备)
(2)测定
把稀释溶液分别放臵在已编号的容器内,每种味道的溶 液分臵于1~3个容器中,另有一容器盛水,评价员按随机提 供的顺序分别取约15 mL溶液,品尝后,按附录A填写。
2、不同类型的阈限测定
将储备溶液按表2稀释,以浓度递增的顺序向评价员提供 某种基本味道系列浓度的稀释溶液,每次品尝后,作记录。 (1)试验溶液:制备每种基本味道的溶液,见表2。 (2)测定 试验溶液按要求逐级稀释,样品间可随机插入相同浓度 的样品,溶液自清水开始依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送交评价 员,由评价员各取15 mL溶液,品尝后按附录B填写。 在品尝下一个基本味道之前,评价员要嗽口并等1 min。
3影响味觉的因素 3.1 温度的影响
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 在 35~50℃ , 咸 味 的 最 适 感 觉 温 度 为 18~50℃,而苦味则是10℃。
3.2介质的影响



味觉受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影响。是因为呈味物 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味感受体进而产 生味觉。 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体的 扩散,介质的性质会降低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抑 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 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粘度 而变化,通常,粘度增加味道辨别能力降低。
§1-3
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教学目的
掌握四种基本味及其在舌头上味觉敏感部位 示意图; 掌握影响味觉的因素; 了解食品味觉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
四种基本味及其在舌头上敏感部位分布; 影响味觉的因素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识别
1 味觉生理学
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 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从试验角度讲,纯粹的味感应是堵塞 鼻腔后,将接近体温的试样送入口腔内而 获得的感觉。 通常,味感往往是味觉、嗅觉、温度 觉和痛觉等几种感觉在嘴内的综合反应。
4、设备
(1)容量瓶:清洁、干燥、容量适宜。
(2)其他容器(玻璃杯、烧杯):清洁、 干燥、容积约50 mL。 (3) 恒温水浴。
实训步骤
1、四种基本味道识别能力的测定
制备具有四种基本味道已知浓度的参比溶液,按未知顺 序提供给评价员,每次品尝后作记录。 (1)试验溶液 按表2稀释储备液,配制每种基本味道溶液。
表1 基本 味道 酸 储备液 浓度 g/L 2 1 0.020 0.200 6 32 参比物质 DL酒石酸(结晶) M=150.1 柠檬酸(一水化合物结晶) M=210.1 盐酸奎宁(二水化合物) M=196.9 咖啡因(一水化合物结晶)M=212.12 无水氯化钠 M=58.46 蔗糖 M=34.23

咸 甜
3、稀释液(根据试验目的,用储备液制备几何系列 的稀释溶液) 表2 几何系列
稀 释 储备液 水 酸 苦 液 mL mL 酒石酸 柠檬酸 盐酸奎宁 咖啡因 成分 试验溶液浓度,g/L

氯化钠

蔗糖
G6
G5 G4 G3
500
250 125 62 稀 释 至 100 0
1
0.5 0.25 0.12
0.5
0.25 0.125 0.062
0.010
0.005 0.0025 0.0012
0.100
0.050 0.025 0.012
3
1.5 0.75 0.37
16
8 4 2
G2 G1
31 16
0.06 0.03
0.030 0.015
0.0006 0.0003
0.006 0.003
0.18 0.09
1 0.5
2 基本味
2.1 基本味 酸、甜、咸、苦是味感中的四种基 本味道。 基本味是味感直接刺激味感受体的 不同部位或不同成分所接收,然后 又由不同的神经纤维所传递。

注意: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粘膜、鼻腔 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 产生一种收敛感觉。咸味反应时间最短,甜 味和酸味次之,苦味反应时间最长。苦味最 敏感。


口腔内舌头上隆起的部分 —— 乳头是最重 要的味感受器。在乳头上分布有味蕾。味 蕾是味的受体,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膨大的 上面开孔的纺锤。 在舌尖容易感觉甜味和咸味,苦味则在舌 后部,感觉较为灵敏,酸味在舌两侧感觉 较易。
苦(舌根) 酸(舌后侧)
咸(舌前侧) 甜(舌尖)
味觉产生的过程是:可溶性呈味物质进入 口腔后,在舌头肌肉运动作用下将呈味物 质与味蕾相接触,然后呈味物质刺激味蕾 中的味细胞,这种刺激再以脉冲的形式通 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经分析后产生味觉 。
3.3.2 饥饿和睡眠的影响
人处在饥饿状态下会提高味觉敏感性。 饥饿对味觉敏感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 喜好性却几乎没有影响。 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不会产生影响 ,但是能明显提高酸味的阈值。

3.3.3 年龄和性别
年龄对味觉敏感性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主 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 感官试验证实, 60 岁以下的人味觉敏感性 没有明显变化,而年龄超过 60 岁的人则对 咸、酸、苦、甜四种基本味的敏感性会显著 降低。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员的品评结果,统计评价员的察觉阈和识别阈。
实验注意事项
1、细心品尝每种溶液。 2、如果溶液不咽下,需含在口中停留一段时间。
3、每次品尝后,评价员要用水嗽口并等1min。
4、试验期间样品和水温尽量保持在20℃。 5、试验样品的组合,可以是同一浓度系列的不同味液样品, 也可以是不同浓度系列的同一味感样品或2~3种不同味感样 品,每批样品数一致,如均为7个。 6、样品以随机编号,无论何种组合,应使各种浓度的试验 溶液都被品评过,浓度顺序应以稀逐步到高浓度。
小结
1、基本味的类型和在舌头上的分布 2、影响味觉的因素 3、四种基本味识别的主要要点

作业
味觉中的基本味及在舌头上的分布图? 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