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刚果项目管理制度(初稿)根据刚果(金)项目合同草案,按照特别行政条款和技术条款要求,制定FIDIC 条款下的技术管理制度,以满足海外工程的需要。
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图纸审核制度; 2)施工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3)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4)技术交底制度; 5)施工记录管理制度;6)测量管理制度;7)隐蔽工程验收制度;8)施工技术总结; 9)工程技术档案制度。
10)设计结合制度。
11)变更设计管理制度一、图纸审核制度1、图纸审核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
2、接到施工图后,项目工程部部长应及时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要求,制订计划,然后由各专业工程师进行审核。
3、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1)图纸签字是否齐全,引用的标准是否符合合同文件要求。
(2)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前后有无矛盾。
(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与总图是否相符,曲线偏角方向是否有误,特别注意换页的图纸的连接部位的坐标和尺寸的吻合。
(4)混凝土结构物的图纸审核,认真核对尺寸、标高、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
(5)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6)图纸和现场的水文、地质是否符合,设计上有无重大失误等,需要针对重要结构物进行现场核对。
发现问题,详细记录。
(7)明确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复核主要承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审查施工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要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看节点详图和细部做法是否交待清楚;检查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审核设计地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
(8)审查施工项目所需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选型是否已经明确,其中特殊材料、设备及紧缺物资的来源和供货日期是否有保障,以及是否可以代用。
(9)审查工艺管道、电气线路等各专业之间关系是否合理,标高是否有矛盾,平面布置是否重合。
4、针对各工程师审核发现的及建议进行,并做好文字记录。
5、图纸经审核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由项目工程部负责整理,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制度是指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贯彻、检查和调整所作的规定。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工作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施工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1、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具体指导施工的文件,是工程编制月、周施工计划的基础。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合同中有关行政条款,技术条款的规定,严密、科学地组织施工。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物资、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
(3)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地区的交通、气候等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4)结合现场及施工能力认真进行方案对比,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5)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合理组织运输、储存物资,科学规划施工平面图,做到文明施工。
工程放样总图为一份定向图,明确构造物与固定基点相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
(6)施工组织尽量采用刚果方面接受的施工方法和标准。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安排(1)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由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持。
(2)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由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编制,经项目总工程师对参加编制部门进行分工,规定完成时间。
具体实施由生产、设备、材料、预算等部门完成。
(3)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内业技术人员汇总初稿,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
然后组织编制人员、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
(4)审核完毕报海外分公司,由海外分公司报集团公司工程部门审核定稿。
(5)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符合项目施工组织的整体安排,由专业工程师编写,项目工程部审核,总工程师审批执行。
对于特别重要的单位工程,专题对待。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报批(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以合同规定的特别行政条款和技术条款规定的格式、内容及要求来组织编写,适应FIDIC条款的要求,确保得到业主的认可。
(2)一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
(3)大型或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公司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4)特大或群体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局科技处审核,报局总工程师批准。
(5)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部审批后,由项目工程部报业主方审批,报批的程序和份数按照合同文件的要求执行。
业主方的任何批示和变更,均需要进入施工组织设计,并标示出具体文件的位置,资料也需要单独保管。
此内容进入合同内容中。
5、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变更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6、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1)经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开工前应进行交底。
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介绍工程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2)交底手续应标明时间、地点、交底人、接受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1、施工作业指导书是具体指导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编制的对象为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新技术项目的作业工序。
2、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以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为依据,按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是对施工方法的进一步细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3、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内业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编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督促实施。
4、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1)具体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2)劳动力组织安排;(3)主要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4)主要材料需用量;(5)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措施;(6)旱季、雨季的施工技术措施。
5、经批准后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由内业技术员交资料员登记发放。
6、施工作业指导书的发放范围:各部门负责人、内业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资料员存档等。
四、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工程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1、技术交底的要求(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签字日期准确,重要的交底还需要写明确具体的时间(几点几分)。
(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6)项目的技术交底交到单位工程,单位工程的技术交底交到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在必要的情况下,特殊的作业工序要交到细致的工序层次。
这样确保交底的针对和实用性,避免出现技术错误。
2、技术交底的内容项目技术交底的内容:(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单位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1)分部(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予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及尺寸。
(2)重要部位,旱季、雨季施工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根据工程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4)结构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
(5)现浇砼支模方法、拆模条件等。
3、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交底人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存档。
4、技术交底由项目或者单位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来进行,技术交底未进行或交底不明确,现场管理人员拒绝执行。
五、施工记录管理制度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由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负责逐日记载,直至工程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其连续性、完整性。
记录的内容要准确,关键工序的执行负责人要根据工程进度相对应的部位详细记录,人员交接班要写清楚具体的时间,不能仅仅写日期,以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所有需要业主代表签认的工程记录,均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业主代表的确认。
1、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1)单位工程的名称、里程、开(竣工)日期,工程概述及特点等技术资料。
(2)施工的安排和实施记录,包括重要工程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人员组织、安全质量措施等。
(3)记录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指令等记录,此记录同时要求有签字确认的相关纪要。
记录里要明确写上纪要的编号和标题以及概要。
(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
(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工程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
2、施工记录的记载方法逐日如实记录,各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的施工、技术处理等情况加以整理,择其关键填写在单位工程施工记录上,并经总工程师或技术部有关负责人审核确认,并签名后,纳入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涂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可以涂黑,以免看不清楚修改的内容!重要的修改要修改人签字于相应部位。
六、测量管理制度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
妥善保管测量记录、测量仪器。
必须做到:1、在测量工作的各个工序中实行双检制。
(1)、测量组应该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咨询签认的控制点测量资料,应由2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控制测量成果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放样测量必须坚持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
利用一支点(包括平面控制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2、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由测量组要进行互捡复核和签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