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第1章概论
六. 课程学时与总分
• 课程总学时224学时,14学分, • 具体分配如下: • 第一学期《数学分析(1)》88学时,5.5学分 • 第二学期《数学分析(2)》88学时,5.5学分 • 第三学期《数学分析(3)》48学时,3学分
数学分析的主要内容
变动观点
极限方法 工具 基础
变量
对象
数学分析
内容
关系
预习环节
了解大致内容、熟悉基本结构、找出难 点、试图解决之
听讲环节
会作笔记(概要,重点, 难点,疑点) 、紧跟 讲解、 擅于应答。
复习环节
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查阅参考书、使 用工具书;
小结环节
写总结(定义、定理、性质、典型解题 方法);制表格 (条件、性质、结论、
几何意义)。
3、重视独立思考,依靠自学取胜;
2. 我们用符号“”表示“存 符号“”称 在”. 为存在量词.
例:命题“对任意的实数x, 都存在实数y, 使得x+y=1”可表示为“xR, yR, 使x+y=1”
3. 我们用符号“”表示“充分条件” 或 “推出” 这一意思. 比如, 若用p, q分别表示两个命题或陈述句. 则“ p q”表示“ 若p成立, 则q也成 立”. 即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3、高等(变量)数学时期 (1750年 ~ 1820年) 笛卡尔创建了解析几何;牛顿-莱布尼兹创建了微积分学;
分析学、微分方程、概率论、射影几何取得很大成就。
4、近代数学时期 (1820年~1945年) 非欧几何、集合论导致科学革命;拓扑学、数理逻辑、 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相继问世。
5、科学数学化时期 (1945年~
)
原子弹、电子计算机、运筹学、模糊数学、数学建模。
马克思: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一门学科才算真正完善。
二、为何要学数学
1、训练思维的需要(数学是思维体操);
2、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数学是科技的基础);
3、军事斗争的需要(世一战为化学战、世二战为 物理战、海湾战争为数学战);
4. 我们用符号“”表示“当且仅当” 或 “充要条件” 这一意思. 比如“p q”表示“p成立当且仅当q成 立” 或者说p成立的充要条件是q成立.
一. 集合与实数的性质
1.集合 ❖集合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集合可用大写的字母A, B, C, D 等标识.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元素可用小写的字母a, b, c, d 等标识. a是集合M的元素记为aM, 读作a属于M. a不是集合M的元素记为aM, 读作a不属于M.
四. 数学分析简介
• 数学分析是高等学校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极限思想和方 法有较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和提高。特别是基于强化基础、偏重一元微积分 系统知识的教学,学生应能正确理解数学分析的 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数学分析中常用的论证方法, 获得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的能力。本课 程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 对学生数学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专业素质的培养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萌芽 (数形) 时期 (公元前2000~公元前600) 贸易、测量、航海的需要而整理形成,如埃及金字塔的 建筑。特点:片断、零散、 缺乏逻辑、没有形成体系。
2、初等(常量) 数学时期 (公元前600~1750年) 古希腊数学科学地位独立;欧氏“几何原本”确立数学成完 整科学;初等几何、算术、代数、三角等成独立学科。
中心 函数
对象
极限论
微分学 积分学
(单变量和多变量)
级数论
教材及参考资料
• 1.教材:数学分析(第三版),欧阳光中,高等 教育出版社
• 2.参考资料 • 1)《数学分析讲义》(第三版),刘玉链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2)《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上、下册),吴良森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3)《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朱匀华等编,中山
4、数学是科学技术的载体,为学习后继课程提供 必须的数学工具(物理、计算机、电子、机械、 经济、运筹、统计、会计等等);
5、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数学位于三大重点 基础学科之首,为此硕士研究生入学考分数由 100→150 ) 。
三、如何学好数学;
1、树立自信,亲近数学;
2、抓好四个环节,突出两个重点;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 组成, 则M可表示为
M{x | x具有性质P }.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
❖几个数集 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记为N, 称为自然数集. 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记为R, 称为实数集. 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记为Z, 称为整数集. 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记为Q, 称为有理集.
大学出版社,1998 • 4)《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解答》,山东科技出 Nhomakorabea社,1983
第一章 变量与函数
§1 实数 §2 函数的概念 §3 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4 基本初等函数
1.1 实数
一 .集合与实数的性质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
几个常用符号
1. 我们用符号“” 表示“任取” 或“对于任意的”或“对于所有的” , 符号“” 称为全称量词.
五. 数学分析与其它课程关系
• 数学分析与另外两门基础课(高等代数、 解析几何)相互协调,并以其自身为主干 构成现代数学各分支的共同基础。几乎所 有专业课都需要该课程的支撑。其后续课 程主要有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 点集拓扑等。它是学习常微分方程、偏微 分方程、概率论、数学模型等应用性较强 课程必备的直接基础,也对数值计算、数 学实验、逻辑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的学习 有着潜在的深远影响。
数学分析电子教案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
高等数学教学部
沈世云 62460842 shensy@
数学 不仅是一种工具,
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
数学 不仅是一种知识,
而且是一种素养;
数学 不仅是一种科学,
而且是一种文化;
能否运用数学观念定量思维是衡量 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简明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