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2.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C)。
A.物质 B.意识C.社会 D.精神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B)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联系B运动C静止D发展6.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自觉性 B 能动性 C意识性 D 主动性7.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A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被动无为的C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是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8.“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B )。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10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1.“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是用(B )A.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规律客观性看问题12.下列关于顺境或逆境的论述中,能够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是( A )A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力,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逆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最有利C顺境绝不能造就强者D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与人的成长都无关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D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所以二者是根本对立的B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所以二者是完全统一的C现象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所以二者是毫不相干的D现象与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二者既对立又统一14.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D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D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16.下列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D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C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D认识决定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基础17.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C )。
A.行为习惯B.工作方法C. 思维方法D. 认知态度18.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B )。
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19. ( B ) 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A.学会生存B.学会思考C.学会做人D.学会做事20下列关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D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21.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遵纪守法22.人的本质属性是( D )A阶级性 B自然性 C时代性 D社会性23.我国著名作家丁玲曾经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这些话主要说明了( A )A.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B.理想是人生的前进的方向C.理想是事业成功的动力D.理想源于现实24.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C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C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6.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个人素质包括:( D )①思想道德素质②科学文化素质③专业素质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7.下列选项哪些是新事物?( A )①.邓小平理论②.股份制③.电脑算命④法轮功A.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28.和谐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 D )①平等相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9.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B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④祸兮福之所倚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30、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是(D )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③人与自然的矛盾④人与社会的矛盾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31.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写了“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
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C )A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意识与物质无关3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A运动和静止B运动C静止D发展33.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C )A人的这种特殊本领 B人的意识的作用C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D人会使用工具34. 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C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5.“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动性3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的角度看,是因为(A )A他尊重客观规律,能在工作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性,认识了一切规律C他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规律的客观性D“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他的工作积极性37.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C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C.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38.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C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世上没有脱离其他事物孤立存在的事物C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D认识和处理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39.《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观点表明( D)。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0.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D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脱离不了旧事物的束缚C新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4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D )。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C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42.发展是( D )A事物的循环往复B事物倒退和下降的的变化C事物位置的变化 D事物前进和上升的变化43.关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表述正确的是( C )A循环往复的 B原地踏步的 C前进和上升的 D有进有退的44.事物发展道路是( A )A曲折的 B直线的 C跳跃的 D循环往复的45.“不是冤家不聚头”说明对立的双方是(C )A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 B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C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D以上都对46.人的认识来自于( C)A头脑 B书本 C实践 D以上都对47.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A )。
A. 形式逻辑B. 概念C. 判断D. 推理48.人生发展需要不断通过(B )和学习提高能力。
A.实验B.实践C.工作D. 体验4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B )。
A.动力B.灵魂C.基础D.支柱50.科学的本质是(A )。
A.创新B.发明C.思维D.创造51.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这意味着( D )。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5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C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3.诚实劳动是指( D )①.自觉守法,不搞歪门邪道②.热爱本职岗位,不见异思迁③.踏实肯干,不虚荣浮躁④.锐意创新,不固步自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4.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D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55.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力是无限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