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二)——《语文②》第三单元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②》第三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单元,有《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3篇古文。

一、成语1.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2.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

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4.放浪形骸: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5.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6.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7.俯仰之间: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时间短暂。

形容时间极短。

8.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

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9.余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10.不绝如缕:绝,断。

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面危急。

11.正襟危坐:危,端正。

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12.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13.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比喻非常渺小。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形容多而丰富,用不完。

15.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取向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5.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排列事项)古义:它的旁边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古义:表原因的复音虚词,……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4.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5.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今义:数词古义:十分之一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不一般今义:很,十分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9.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今义:介词,表示后一事承前一件事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11.而卒葬之古义:死今义:士兵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喝酒2.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7.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9.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呼(二)动词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3.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三)形容词活用1.群贤毕至“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3.少长咸集“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少者,老者4.况修短随化“修”“短”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的,寿命短的5.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6.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整理8.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9.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1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1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四)数词活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五、一词多义【一】1.一觞一咏(《兰亭集序》)一边2.若合一契(《兰亭集序》)数词,一个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4.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道】1.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游褒禅山记》)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道理,规律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方法、途径6.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道义【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车盖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遮盖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表推测性判断的发语词,大概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因为、是因为6.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疑问代词,通“盍(hé)”,何不,怎么【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游褒禅山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转折连词,但、但是5.其声呜呜然(《赤壁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何为其然(《赤壁赋》)代词,这样【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观察,考察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景象,景色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观赏4.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蔺相如列传》)宫廷中的楼台、宫殿【得】1.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取得,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心得,收获3.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兰亭集序》)得意,满足4.此言得之。

(《六国论》)对,正确5.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通“德”,感恩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完成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示情况允许,能够,可以【期】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卫风·氓》)限定或约定的时间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至,及3.业根,死期至了!(《促织》)日期,时候4.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察今》)期望,希望5.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约会,邀约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jī)一周年,一整月【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长,高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整饰3.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修养,修行4.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整理5.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修理,整治6.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蠹》)学习,研究7.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报任安书》)编纂,编写8.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修建,修造9.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高洁的品行,善,美好【致】1.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副词,尽,极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取得,得到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致使,导致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表达,传达5.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意态,情趣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招来,引来【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旁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陈涉世家》)驻扎,驻留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依次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意念判断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3.固一世之雄也。

“……也”表判断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表判断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也”表判断(二)被动句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三)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4.(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省略主语“其声”5.(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省略主语“其声”6.(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略宾语“之”8.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宾语“之”(四)倒装句(Ⅰ)状语后置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2.不能喻之于怀〔于怀〕喻之3.亦将有感于斯文〔于斯文〕有感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舍(Ⅱ)宾语前置句1.而今安在哉疑问句宾语前置,“安在”即“在安”2.何为其然也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Ⅲ)定语后置句1.仰观宇宙之大(大)之宇宙2.俯察品类之盛(盛)之品类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之万顷4.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之客(Ⅳ)主谓倒装1.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五)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表反问,译作“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何……也哉”,译为“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所以……也”判断句中套用表原因的固定句式“所以……”,译作“这就是……的缘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