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课。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借助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分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
理解单位“1”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2.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师:今天皮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是谁呢?(板书“1”)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生:1个苹果、1块蛋糕
师: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一个物体,一年级的学生也是这样回答的。
皮老师提示一下,这些学生能用“1”表示吗?
生:一组学生,一群学生。
师:谁还能说?
师:你们刚说的“1”和以前说的1有什么不同?
生:指一些物体。
师:我们把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叫一个整体或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1个人,1个班级,其实就是把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作了一个整体。
于是,我通过设计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想象操作,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师:这里有8个苹果,谁能用“1”表示?
生:一些苹果、一堆苹果。
在数学上,我要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用圆圈圈起来,那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8个苹果看作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1,认识了单位“1”。
师:现在我要取走8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怎么办?
生1: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谁来说说,这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生2:表示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堆苹果的四分之一。
这是2个苹果,怎么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这2个苹果,就是这4份中的一份。
师:那有几个四分之一?
生:有4个四分之一。
师:那2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谁能用完整话说说四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
师:4份呢?
生:4份就是单位“1”,用分数表示四分之四。
看图说分数,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现在加大难度考考大家,这幅图跟刚才的那副图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图中你想到了哪些分数?
学生汇报:想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六分之三、六分之四、六分之五、六分之六、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三分之三、二分之一、二分之二。
(课件一一演示出来)
三、创造分数,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一个单位“1”想到了分数,现在请你们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写在题纸上。
(每组的图形不一样,有12个正方体,5个草莓,10个三角形,16个笑脸)
学生汇报:
生1:我把12个正方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是12个正方体的六分之二。
(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从这图上你们还看到了哪个分数?
生2:白色的三角形占整体的六分之四。
师:咦,为什么下面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五分之一表示呢?
生:两幅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那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1:单位“1”不相同。
生2:第一幅图中每份有2个正方体,而第二幅图中每份只有1个草莓。
生3:都是取1份,但取的个数不同。
师:你们太棒了。
师: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自己创造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得到了这么多分数,谁来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生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可以得到分数。
生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汇报中,老师抓住两个相同的分数“五分之一”,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分的总数不一样,分的每份的个数不一样,但只要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五分之一表示。
四、结合生活,认识并感知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创造了这么多的分数,刚一瞧这个同学,我也创造了一个分数。
(五十五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5份,他占其中的五十五分之一。
师:这一组的同学是全班人数的(五十五)分之(六)。
师: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如五十五分之六的分数单位是五十五分之一。
那这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有6个五十五分之一。
(让学生数,1个五十五分之一,2个五十五分之一……)
师:请小组接龙汇报自己创造的分数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分数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如何由分数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学习分数单位呢?这是我在磨课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于是我设计了老师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创造分数的过程,让学生猜老师创造的分数的意义,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认识了分数单位。
在数分数单位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单位的存在。
五、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分数。
1.点击生活:说说下列分数的具体含义。
2.游戏:智取小兔糖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真不错。
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分数,请一个同学根据我说的分数来拿糖,谁拿对啦,糖就归他。
师: 9粒糖,请一个同学拿走它的三分之一。
(生展示拿走三分之一的糖的过程。
)
师:老师刚请了一个男同学,现在请一个女同学拿走剩下糖的三分之一。
师:老师最公平啦,男生拿走三分之一,女生也拿走三分之一。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单位“1”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拿走剩下糖的二分之一。
师:最后两个同学拿的糖怎么一样多呢?说明了什么?
生:虽然单位“1”不一样,分数不一样,但取的个数有可能一样。
师:请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把剩下的糖全拿走。
设计意图:练习中我设计了2个不同习题:1、“点击生活”意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
识来分析数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智取小兔糖”的游戏。
此游戏分为三个层次:两次拿糖的三分之一,让学生感悟到单位”1”不同,每份的个数不同;拿6粒糖的三分之一和拿4粒糖的二分之一,所得的糖都是2粒。
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单位“1不同,所分的份数不同,但是取的糖的数量也有可能相同;最后让学生用一个分数取走所有的糖,让学生明白不管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全取就能得到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