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钢股份与太钢不锈财报对比分析

武钢股份与太钢不锈财报对比分析


机会
• 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 劳动力成本较低 •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劣势
• • • • 改制不彻底 镍原料的自给率很低 产能规模相对较小 研发回报低
威胁
• • • • 竞争激烈 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地域闭塞 人民币不断升值
(一)辨认关键会计项目与政策
◘ 钢铁行业具有存货价值大,固定资产比重高,在建工程数额大的特点
·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衡量企业资产流
动性以及证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指标。
·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 现金流动负债比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 的比率,它反应企业能够直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 武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要远 小于太钢 · 从现金流动负债比来看,武钢的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逐年减少,而太钢 则不断增加 · 武钢近年流动负债直线上升,而 太钢则稳定中有所下降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武 钢与太钢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
技术因素
• 信息化、自动 化控制等新技 术 • 国外的钢铁企 业纷纷将巨额 资金、人才和 资源等投入在 工艺技术更新 和产品研发上
现有企 业间的 竞争 供应商 的议价 能力 新进入 企业的 威胁
波特 五力
购买者 的议价 能力
替代品 的威胁
波特五力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国内传统三大钢铁企业宝钢、武钢、鞍钢的产量几年内翻倍 • 地方性钢铁企业也迅速崛起 • 拥有特种钢与高端精品钢的生产企业较少
武钢股份与太钢不锈的财务报表比较分析
组员:曹敏智、陈心怡、李倩
战略分析
会计分析
•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 武钢股份及太钢不锈的公司背景 • 武钢股份及太钢不锈的发展战略
• 辨认关键会计项目与政策 • 关键会计项目与政策分析 • 评价信息披露质量 • 会计分析简要结论 • 偿债能力分析 • 营运能力分析 • 盈利能力分析 • 现金流量分析
财务分析
前景分析
•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 估值 • 投资建议
一、战略分析
(一)我国钢铁行业分析现状
1、国内市场供求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目前有9 -10亿吨 的粗钢产能,国内目前只有约7亿吨的消费需求,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2亿多吨的过剩产能要消 化,这是摆在当前钢铁行业最大的难题。
需求:
• 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 新进入企业的威胁 • 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对现有的钢铁企业的影响力不大
• 现阶段很多材料的应用与钢铁的竞争程度变得很激烈 • 从强度、韧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在经济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 可替代钢材
• 钢铁行业对下游行业进行成本转移的能力在不断下降 • 钢铁行业下游主要包括建筑、家电、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 • 下游行业对钢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固定资产投入比较
· 武钢增加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冷轧、二硅钢热轧项目、新二炼钢改造项目、 高速重轨生产线、新建三硅钢工程、三冷轧工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宽 厚板、二冷轧电镀锌生产线等
· 这六年间,武钢的固定资产比重始终高于太钢,2010年,两者差距达到最
大。
· 武钢这些年一直在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2010年后开始回落。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 武钢和太钢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稳定 · 通过权益乘数和负债权益比来看,武 钢的长期偿债能力较优于太钢 · 从利息保障倍数来看,武钢从07年激 高的55.58下滑到08年的8.54,减少了6 倍,期间武钢的负债总额增加了1.16倍, 但财务费用却增加了4倍之多
营运能力分析
·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经济因素
• 钢铁行业与宏观 经济保持同步发 展的态势 • 保障性住房、高 速铁路建设都将 维持大规模投入 • GDP增速放缓, 政府要在经济较 快发展中实现平 稳发展的转型
社会因素
• 由农业大国向工 业大国转变 • 国民经济三大产 业结构明显改变 • 城镇化进程的加 速 • 在员工待遇、企 业责任、节能减 排等方面也将承 担更多责任
· 武钢的存货余额略有递增趋势,太钢不锈略有递减趋势,至2012年,两家 公司的存货余额比较接近。 · 从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武钢这几年的比重相对平稳,然而太钢不 锈却有很大的下降幅度
存货跌价准备的比较
· 2008年两家公司都计提了较大比重的存货跌价准备,且武钢计提的比重大 大超过太钢 · 2009年,武钢的计提比率却小于太钢,这显示出08年武钢计提比率过大
固定资产投入比较
· 武钢在07-09年间,在建工程所占比重较大;10-12年间,在建工程所占 比重处于较低水平。
· 武钢这三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始终没 有变化,而太钢不锈的折旧方法在2011年 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改动。 · 武钢的三项资产折旧年限均有一个较 大的浮动范围。 · 武钢对三项资产均采用5%的残值率,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太钢不锈虽然折旧年限的浮动范围相 对武钢较小,但更改后的折旧方法为三种 资产增加了残值率的选择档位。
(二)武钢股份及太钢不锈的公司背景
武钢股份简介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控股 •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 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 冶金产品及副产品、钢铁延 伸产品制造等业务 • 2012年产钢2020.91万吨, 营业收入915.79亿元
太钢不锈简介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独 家发起人 • 全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和不 锈钢生产企业 • 不锈钢和硅钢的产量均占全国产 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 2012年产钢1012.6万吨,营业收 入1035.15亿元
1 0.5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优于武钢
盈利能力分析
· 资产报酬率也称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额与资产平均总
额的比率。
·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它可以评价企业用过销 售赚取利润的能力。
·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盈利能力分析
60 50 40 30 20 10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武钢资产报酬率 太钢资产报酬率
4 2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4 12 10 8 武钢销售净利率 6 太钢销售净利率
25 20 武钢成本费用利润率 15
折旧方法的比较
· 武钢六年间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比重相对平稳,而太钢不锈的折旧计提比重 相差较大。
固定资产减值的分析
· 相对于太钢来说,武钢的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较为稳健,六年间资产减值 比重趋于相对平稳状态;而太钢不锈07-10年基本没有计提减值,而突然在 2011,2012两年计提了超过武钢的减值准备比重。
太钢成本费用利润率
· 通过比较武钢和太钢的资产报酬率,可 以看出太钢的盈利能力不及武钢。 · 武钢的销售净利率高于太钢的销售净利 率,但太钢这两年在逐步超越武钢,
行业平均成本费用利 润率
◘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较强91万吨,营业收入915.79亿元;太钢不锈产钢
1012.6万吨,营业收入1035.15亿元 ◘ 两家公司的收益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行业相关数据?
(二)关键会计项目与政策分析
存货质量分析
• 发出存货方法的比较 • 存货跌价准备的比较
· 武钢于2012年4月1日出台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调整 的公告,此次调整是在折旧年限范围内对房屋建筑物及 机器设备类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延长3年,固定资产净 残值率仍是5%。
· 太钢决定从2012年6月15日起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此次会计估计变更主要是将固定资产中的通用设备和专
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此前的10年均变更为15年。
图表1:2011年1月—2012年9月我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增速
供给:
图表2:2011年1月—2012年9月钢铁产量及同比增速
2、钢铁企业经营状况 (1)成本差异大 ◘ 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来源不同 (2)行业融资成本高,企业资金面仍较紧张 (3)从2008年起进入低盈利、低发展阶段
图表3:2003年—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
机会
• • • • 宏观调控政策 并购重组的机遇 国家大环境对钢铁的需求 并购利比亚邦矿60%股权
劣势
• • • • 改制不彻底 高成本运营 深加工较薄弱 国际竞争力较弱
威胁
• 国际竞争的压力 • 成本压力 • 节能减排压力
太钢不锈SWOT因素
内部条件 外部环境
优势
• • • • 不锈钢产品具规模优势 技术优势 品牌优势 资源和成本优势
会计分析简要结论
· 太钢的存货政策较为稳健 · 武钢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政策更胜一筹 · 武钢的固定资产投入为其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 武钢三大费用控制较好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 负债权益比率 权益乘数 利息保障倍数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质量分析
• 固定资产投入比较 • 折旧方法的比较 • 固定资产减值的分析
收益质量分析
发出存货方法的比较 武钢股份
加权平均法
太钢不锈
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等
一次转销法
一次摊销法、五五摊 销法、按实际磨损情 况摊销等
存货跌价准备的比较
下表分别列示了两家公司存货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单位:元)
1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6 5 4 3 2 武钢流动资产周转率
太钢流动资产周转率
太钢应收账款周转率
行业平均流动资产周 转率
4 3.5 3 2.5 2
1.5
· 武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太钢的 应收账款增长率
武钢固定资产周转率 太钢固定资产周转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