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领土与主权
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和 底土四部分组成。
二、领土主权(territorial sovereignty)
• 领土主权: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权 力,它是国家主权的确定和表现之一。 • 包括统治权(imperium)和所有权 (dominium)两方面。 • 所有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 源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 统治权:国家对领土及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事 物,除国际法规定享有特权和豁免者外,有行 使管辖之权。这种管辖权不仅及于本国人,而 且及于本国境内的外国人。
第一节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组成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变更 第四节 国家的边界和边境 第五节 我国领土边界 第六节 南北极
学习目的
• 重点掌握领土与领土主权 的概念,理解领土主权与 国家主权以及国家主权原 则之关系,评析传统国际 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掌 握边界和边境制度的主要 内容,关注极地地区特别 是南极法律制度的相关规 定。
• • • • 当两个领土归同一主权之下; 受益国单方面放弃; 长期不使用而默示放弃; 因给予的权利仅在一段时间内有效而期 满终止。 • 如果国际地役的取得是基于某种必要的 情势,则这种情势的消灭也可能合理的 消除国际地役的取得。
国家地役可分为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
• 积极地役:国家依条约允许他 国在其领土上从事某项行为而 设立的地役。 • 消极地役:国家依条约为他国 利益不在其领土从事特定行为 的地役。
3、国际地役(international servitude)
• 国际地役:为了他国利益,根据 条约对一国领土所加的具有永久 性质的特殊限制。 • 产生必要条件:该国在平等基础 上自愿提供供役地。 • 首先是根据特定的条约产生。 • 其次,这种限制具有永久性。
《奥本海国际法》认为国际地役 可能在下列情形下消灭:
2、租借(leased territory)
• 概念:一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的一部分借与 他国用于条约规定的目的。 • 在租借的情况下,出租国仍保有租借地的 主权,承租国则依条约取得某些管理权和 使用权,但不得任意处理领土本身。 • 租借往往有期限的限制;也有些租借是永 久性的,但即便如此,租让国也有权收回。 • 租借是否合法,关键是看租借条约是否基 于平等互利原则缔结。
• (二)对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依据条约, 对特定国家领土所有权、统治权的限制。 • 特征: • 首先,它基于特定的条约产生; • 其次,此种领土主权的限制只针对条约限定 的国家。 • 传统国际法将这种限制分为很多种类,其中 不少都是非法的。
1、共管(condominium)
• 最初指两个以上的君主对特定的城镇或土地 行使共同的所有权。 • 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均对某一领土主 张主权,但其中任何一国均不能取得主权而 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对该领土的共管形成对 该领土主权的相互限制,共管地的主权对他 国具有排他性。 • 共管除适用于陆地领土之外,有时还可适用 于河流、海湾等,有时还是有关国家通过协 定对某一尚未划定的边境地区暂时共同管理。
(一)对领土主权的一般限制:
• 依据一般国际法对所有国家领土主权的 限制。其依据是国际公约和国际习惯。 • 这种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权对沿岸国领土 主权的限制。 • 2、在领土的利用方面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 3、外国属人管辖权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 4、外交人员及外国国家享有特权和豁免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领土管辖权或统治权
领土所有 权范围
领土所有权 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 二是领土的范围和物质特性。从范围而 言,领土是地球上一个特定的部分。领 土是国家构成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国家 及其人民生存的物质基础。
领土的消失意味着国家 的消亡。 不存在没有领土的国家。 领土与土地:领土是一个国际法 概念,而土地是一个国内法概念。
判断:
• 国家对领土的权力仅 限于统治权。 • 领土主权即所有权, 另外又单独存在统治 权——“领土最高权”。
• 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和不容侵犯是国际法的基本原 则之一。 • 《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就明确规定:“各会员 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或与 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 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 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把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可侵犯联系在一起。 • 1970年联大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更是具体 规定了国家有义务避免破坏他国的领土完整、侵犯 他国的疆界以及使用武力或威胁取得他国领土等。
领土主权包括三方面内容:
• 1、领土统治权或管辖权。 • 2、领土所有权或领有权。 • 3、领土不可侵犯。
三、领土主权的限制
• 领土主权的限制:国家对领土的所有 权、统治权,由于受国际条约或国际 习惯的约束,不能完全行使的情况。 • 它包括两种: • 一是国际法对各国普遍设立的一般性 限制; • 二是以条约为依据对特定国家设立的 特殊限制。
国际法上的地役和国 内法上的地役区别:
• A、主体不同; • B、设定方式不同; • C、国际法上地役不一定非相邻 不可; • D、性质不同。
4、势力范围
• 概念:据不平等条约,一国承诺允许在其某 一部分领土内行使主权时必须符合某外国的 意志和利益。
重难点
国家领土的组成
国家领土的变更方式
南极的法律地位
一、国家领土(state territory)
• 领土: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 地球的特定部分。
领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 一是领土的法律性质。领土处于国家主 权支配和管辖之下,它既是国家主权的 对象,又是国家行使一切权力的空间范 围,国家对其拥有统治权和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