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1.教师角色——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2.教师专业化——具体来讲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3.专业自主权——初任教师——所谓专业自主权是指专业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与限定,有权做出“自主的”职业判断。

4.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5.入职教育——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期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

这是新教师过渡、体验、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快进入学校文化系统扮演职业角色的重要环节。

6.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7.反思日记法——反思日记法是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型能力的发展。

日记的内容通常包括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对于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等大有裨益。

8.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教师教育方法。

它最初用于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当今又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课堂研究等方面。

在实践中,它是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像,然后重放录像,教师和有关人员边看边评议,分析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它对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1.教师角色有哪些特点?答:教师角色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2.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定位的?答:当代西方是从多个纬度对教师角色进行定位的: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教师的职责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全球化思维”品质、能包容多种文化和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人;②民族国家中的教师角色——政治家、知识分子、社会公共文化和个人文化之间的传递者、社会上最重要的行动者等;③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是“改革派知识分子”、“改革的行动者”。

④学校情境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教师作为决策者”;⑤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教学专家”、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发者”、“艺术家”和“演员”、“环境工程师”等;⑥教师的自我职业角色——“自我发展者”、“反思型实践者” 等。

3.谈一谈对教师专业化理念的理解。

答: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这一过程应是连续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多方面的变化过程,它既是教师认识过程的不断变化发展,又是教师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成熟的过程。

也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和狭义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sm)。

广义的专业化指的是改善专业人员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合理化,它主要关心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育行为时运用了多大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它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审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关注教师的“任务”、“角色”、或“实践”;狭义的专业化指的是从集体的前途和战略出发,提高一种专业的社会地位,它着眼于教学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地位。

此外,也有学者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与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的角度来认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他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具体来讲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职业专业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但是,教师专业化最终体现于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依赖于个体专业发展的追求。

4.简述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

答:初任教师在入职段通常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适应期和发奋期。

(1)初任教师在“适应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征如下:适应期通常是初任教师受聘于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

这个时期的初任教师的主要专业特征为“求适应,求生存”。

在此阶段的教师,刚踏入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没有太多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识,因此,对于所面对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

所以在此阶段,教师所关注的首先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适应新环境并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为此每一位新任教师通常都会努力寻求学生、同事、督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每日问题和事务时获得被肯定的信心。

此外,教师不仅关切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会发现他们所预想的成功与教学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差距,也就是说,初任教师往往会经历一种“现实的冲击”。

(2)初任教师在“发奋期”所表现出的专业特征如下:“发奋期”大约是从初任教师从教的第二年开始到第四年。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发愤图强,大量学习,以便尽快成为一个“胜任教师”。

在此阶段的教师会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并注意提高教学技巧与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

5.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答: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应重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专业理念。

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及学习等的看法,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统摄着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其他方面。

(2)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3)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等等。

(4)专业态度与动机。

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专业动机)和某种程度的专业动机能否继续(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6.简述费斯勒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答:美国学者费斯勒于1985年推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

在对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费斯勒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阶段(Pre-survive),指教师在大学或师范学院进行的职前培养阶段,也包括在职教师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培训的阶段;(2)入职阶段1 / 2(Induction),是教师走向社会,进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每日例行工作的时期。

(3)能力建构阶段(Competency Building),在此阶段的教师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4)热心和成长阶段(Enthusiastic and Growing),教师在此阶段,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但是一位热心教育和继续追求成长的教师会更积极地追求其专业形象的建立,发挥热爱教育的工作热忱,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5)生涯挫折阶段(Career Frustration),在此阶段,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6)稳定和停滞阶段(Stable and Stagnant),这一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这些教师只做份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的卓越与成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7)生涯低落阶段(Career Wind Down),这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8)生涯退出阶段(Career Exit),这是离开教职后一段时间。

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对教师发展的阶段描述,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

更为突出的是,费斯勒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教师的发展回归到教师的现实世界中去。

总之,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无论是对于完整的教师生涯进行规划,还是依据教师各个发展阶段,对其提供辅助支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7.谈一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答:要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状况,首先要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其次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再次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最后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

8.教师的反思有哪些类型?答:根据美国学者瓦利的划分,教师反思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技术性反思模式(Technical Reflection);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Reflection-in andon-action);缜密性反思模式(Deliberative Reflection);人格性反思模式(Personalistic Reflection);批判性反思模式(CriticalReflection)。

详细答案请参见表5.3 :五种反思模式的内容及质量。

9.教师反思的过程包括哪些重要环节?答:教学反思的过程。

一般地说,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积极的验证。

但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替,界限不甚明显。

10.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答: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反思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2)反思有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反思能促使教师经验量的增加;反思对教师经验质的提高也有帮助;反思性实践提高了教师经验的准备性;反思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究能力、自我意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特殊能力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思有利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3)反思是通过教师个体水平进而提高组织水平的一种方式。

(4)反思是改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地位和扩大专业自主权的有效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