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六、简述题(各8分,共24 分)
1.土壤有机质在改善土壤性质、调节土壤肥力上有哪些作用? 答: (1)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供肥性。——1分 ①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可以植物提供多种营养成分。——1分 ②土壤有机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土壤中的迟效养分释放。 ③土壤中的一些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与有机质络合后不但 移动性增强,而且可以减少土壤固定。 (2)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因而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1分 ①土壤有机质中的胶体物质具有良好的保肥性能,其阳离子交换量可 达200~500 lmol/kg干土。 ②土壤有机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可以吸附大量的分子态养 分。——1分 (3)土壤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的多种物理性状。——1分 ①腐殖质是良好的胶结剂,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结构 性。——1分 ②团粒结构增加后,土壤的孔隙状况、耕性均可得以改善。 ③增强土壤的蓄水性,调节土壤的渗水性,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4)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低浓度胡敏酸可以刺激和促进植物生长: ①改善植物体内的糖代谢,提高细胞渗透压,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能
4、土壤的基本耕作项目有
【 A、B、D 】
A.旋耕 B.深松 C.镇压 D.深翻耕 E.耙地
5、关于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土壤热容量是说明土壤温度稳定性的一个物理量。
B.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容积热容量(Cv)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Cv液>Cv固>Cv气。
C.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导热率(λ)的大小排列顺序为λ固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注意: 因以下项目填写不清 而影响成绩责任自负 学号(考试证号)
姓名
系部 专业 班级
适用班级: 考生总人数:
主任审批签字:
题号
一
题分
得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复查人
一、名词解释(各2分,共12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 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2.腐殖质: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被转化成的结构更复
>λ液>λ气 。
D.同一土壤含水量越高其温度越稳定。
E.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耕耙后其热容量不变。
6、关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E】
A.盐基饱和度能够说明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离子和致酸离
子)的相对多少。
B.盐基饱和度越大越好。
C.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缓冲性有关。
杂、性质更稳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3.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烘干土壤的质量。 4.土壤呼吸: 土壤能够与大气之间进行换气且允许空气在土体内进行 流通的性能。 5.同晶代换: 在层状铝硅酸盐形成过程中,在晶形不变的前提下,其 晶格中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其它阳离子所代替 的现象。 6.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离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细菌氧化成 硝态氮的过程。
5、在华北的褐土及栗钙土中2:1型胀缩性层状铝硅酸盐蒙脱石的含量
较多。【 对】
四、多项选择题(各2分,共12分)
1、下列几种矿物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 A、C、D 】
A.蒙脱石 B.正长石
C.水云母
D.高岭石
E.白云母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风化的是
【 A、B、C、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氧化作用 E.差异
由于施用基肥是为了给作物整个营养期供应养分,因而要求此时施肥 量应较大,并且应采用长效肥料,最好有一些有机肥。——1分 (2)植物在整个营养期都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但非总是以同 一速度吸收着某种养分,而是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阶段性主要体现 在两个特殊阶段,——1分 即 ①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期中总是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对养分的 需求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很迫切,一旦缺乏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过 了这段时间再补充也基本无效。——1分 为防止临界期缺肥,应注意施用种肥。——1分 种肥指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1分 因此时植物较为脆弱,个体小,对养分需求数量不多,所以应少量施 用一些渗透压小、毒副作用小的速效肥料。——1分 ②植物的强度营养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的 时期。 为满足这一时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应使用大量的速 效肥料,且应以氮肥为主。——1分
5.铵态氮肥的性质及其施用注意事项? 答:(1)铵态氮肥均为水溶性速效肥料。——1分 铵态氮肥中的氨分子或铵离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硝态 氮,氧化后易被水淋失。为减弱硝化作用,可以配合硝化抑制剂施 用。——2分 铵态氮肥中的铵离子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吸附后肥效稳定。——1分 铵态氮肥在碱性环境下易挥发,应尽可能避免与碱性肥料混用。—— 1分
三、判断题。(各1分,共5分)
1、通气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对 】 2、对于粘质土而言,松散状态比分散状态好。【 对 】
3、下图代表含水量相同(假设均为10%)的A、B两块土壤,A代表
沙土,B代表黏土,那么水分移动方向为从A到B。【对 】
A B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对】
D.盐基饱和度越大土壤的缓冲酸的能力越强。 E.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
五、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说明黏土的生产特性? 答:因黏土中砂粒含量少、黏粒含量多,因而呈现以下特性 (1)黏土的保蓄性好、通透性差。 ——1分 (2)黏土中施肥后肥效稳定,不易脱肥。——1分 (3)黏土的温度状况稳定,属于冷性土。——1分 (4)黏土中发老苗,不发小苗。——1分 (5)黏土中易积累还原性物质。——1分 2.团粒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答:团粒结构的根本特点是具有多级孔隙,——1分 其作用有 (1)增强土壤的保蓄性。——1分 (2)调节土壤的保肥与供肥矛盾。——1分 (3)调节土壤的保水与供水矛盾。——1分 (4)改善土壤的多种物理形状如:热性质、结构性、耕性——1分 3.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答:阳离子交换量指:单位数量土壤(通常指每千克烘干土壤)所能 吸收保持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通常用厘摩尔数表示)。—— 2分 其影响因素为:(1)胶体的数量:土壤质地越粘重,有机质含量越 多,阳离子交换量越大。——1分 (2)胶体的种类:有机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大于无机胶体的阳离子 交换量。——1分 (3)土壤pH值:pH值越高,阳离子交换量越大。——1分 4.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相对大气而言)? 答:土壤空气与大气相比,——1分 其 (1)CO2浓度比大气高,O2浓度比大气低。——1分 (2)土壤空气几乎总是呈水气饱和状态。——1分 (3)土壤空气中有时会积累一些还原性气体。——1分 (4)土壤空气因四季或昼夜发生周期性变化。——1分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固相组成有 矿物质、 有机质 、 微生物 ,我们通常把矿物 质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2、腐殖质的两种主要组分是 胡敏酸和富里酸 。 3、土壤水分按照其在土壤中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种类不同通常被 划分为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管水按其是否与地 下水相连被划分为 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传统灌溉制度中确定灌 水定额的上限为 田间持水量 。 4、土壤孔隙按其当量孔径不同划分为 通气孔、 毛管孔 、 非活性 孔。 5.灌水或降水后的土面蒸发根据其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 段即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导水率控制阶段 、扩散控制阶段 ,根 据这三个阶段蒸发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中耕切断毛管 和覆盖沙土 等保墒措施。 6.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不同可划分为铵态氮肥 、 硝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和 长效氮肥 四种,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 7.磷肥按其磷的有效性不同可划分为 难溶性磷肥 、弱酸溶磷肥、 水溶性磷肥三种。
田间持水量为30%相当于水层厚度为:30%*30*10*1.2=108(mm) ——0..5分 灌水前含水量为20%相当于水层厚度为:20%*30*10*1.2=72(mm) ——0..5分 灌水600m3/hm2相当于水层厚度为:600/10=60(mm)——0..5分 灌水和降水后含水量为72+60+5=137(mm)——0..5分 即灌水和降水后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137—108=29(mm)——0..5 分 所以有深层渗漏29 mm 水收入=60+5=65(mm)——0..5分 设小麦的日耗水为X,则 水支出=10X 水期初=72mm 水期末=19%*30*10*1.2=68.4(mm)——0..5分 依水分平衡原理水期初—水期末=水支出—水收入可得 72—68.4=10X—65——0..5分 X=6.9(mm)——0..5分 答:小麦日耗水量为6.9mm。——0..5分
力。——1分 ②提高氧化酶活性,加速种子发芽和对养分吸收。 ③增强呼吸作用,提高细胞膜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和吸收功能。 (5)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提高土壤自净能力。——1分 2.如何调节土壤温度(升温措施和降温措施及相应的原理)? 答: 升温措施主要有: (1)排水——1分 排水后土壤的水气比减小,从而其热容量和导热率都随之减小,在有 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升温速度加快;土面蒸发减弱,于是因水分蒸发 吸热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减少。——1分 (2)中耕松土——1分 中耕松土后土壤孔隙度增大,水气比减小,热容量和导热率降低,升 温速度加快。 (3)向阳作垄——1分 阳坡垂直照射时间长,土温较高。 (4)施有机肥——1分 有机质增多,土壤颜色加深,吸热性增强;有机质增加后,土壤孔隙 度增加,热容量和导热率降低,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升温速度加 快;有机质分解可以释放生物热。——1分 降温措施主要有: (1)灌水——1分 灌水后土壤的水气比增大,从而其热容量和导热率都随之增大,在有太 阳辐射的条件下,升温速度减慢;土面蒸发增强,于是因水分蒸发吸热 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增多。 (2)中耕切断毛管——1分 中耕切断毛管有利于保持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使深层土壤保持较大的 热容量和导热率,升温速度减慢。 3.如何根据植物营养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答:(1)在植物的整个营养期中,都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持续不断 地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为了满足植物的这个营养特性,应合理施用基 肥。——1分 基肥指在播种或定植以前在整理土壤的同时施入土壤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