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念旅游概述“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按地理范围分类按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地理范围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1. 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是指他国公民到本国进行的旅游活动,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2. 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人民在居住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活动,也指在一国长期居住,工作的外国人在该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从旅游发展的历程看,国内旅游是一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
按旅游性质和目的分类旅游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定义旅游的三要素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
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
国际组织定义(1)国际旅游者定义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因此在统计上迫切需要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义。
1936年举行的一个国际论坛,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首次提出,“外国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他国家旅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
1945年,联合国(取代了原来的国家联盟)认可了这一定义,但是增加了“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限定。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
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
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
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旅游者(Tourist):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短期旅游者(Excursionists):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从1963年开始,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次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义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游客类别。
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时,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览但于当日返回了居住地,这些人被称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这类游客包括了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过境游客。
短期旅行者很容易与其他游客区分开来,因为他们不在目的地过夜。
商务旅游商务旅游是旅游行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
主要涉及到交通,迁移,住宿,体育赛事,文化或者饮食活动和饭店行业的宴会。
工作期间的程序是很明确的和会议室、商务中心的安排联系在一起的,商务旅行是一个接待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则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会议旅游会议旅游是指通过接待大型国际性会议来发展旅游业。
由跨国界或跨地域的人员参加的,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世界旅游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
(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
(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
(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
(T 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文化和历史遗产幸了和平与友谊。
(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1987年:旅游与发展。
(Tourism for development.)1988年:旅游" class=innerlink>教育。
(Tourism: education for all.)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1990年:旅游:一个还示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服务。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du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1992年:旅游: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1995年:WTO: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T echnology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Tourism opens doors for women)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09年:“庆祝多样性”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中国旅游日2011年4月12日上午,国家旅游局召开“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确定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简单的六个字,但它的形成过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凝集了几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万旅游工作者的智慧。
这六个要素,现在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指导旅游业的规范,衡量旅游业的标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导游员进行导游安排时必须考虑的六个要点、六个方面。
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在实际导游工作中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批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