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较差的具体目标: • 学生能常识性地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
• 较好的具体目标: • 学生能陈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常用行为动词:认知领域
• 1.描述记忆: • 识别、描述、陈述、叙述、匹配、选择、列出、说出、默写。
• 2.描述理解: • 归类、解释、总结、翻译、转换、重述、区分、概括、抽象。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容提要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三)教学时间设计 • (四)教学措施设计 •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各学科的学科标准,是 理解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是老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参考教科书、教学教学用书和其
他课程资源,按照所教学生的当前状况为学生设定的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
知识目标: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 念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进 一步认识,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交流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培 养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度
列举一些
1.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表现: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3.行为条件(学习环境):主要说明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完成指 定的 操作。
辅助手段或工具
提供的信息(教材内容)或提示 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 完成行为的情景
• 4.行为 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 评 量学习的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对应 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比较
总体目标 广泛 多年
提供愿景 规划年度课程
目标层次
单元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中等
狭窄
数周或数月
一或几课时
设计课程
设计课堂教学
计划教学单元 计划每天的教学活动、 经历或练习
课程总目标 指定目标
内容标准 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或者指定目标
个人目标
例: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学情分析) •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 (4)列出综合性目标 •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教学内容 的范围
梳理教学内容 之间的关系
确定教学的重 点难点
确定教学内容 的呈现顺序
教教材或用教 材教
• 3.描述应用: • 演示、计算、解答、修改、安排、操作、联系、运用、预测。
• 4.描述分析: • 比较、对比、分解、图示、分隔、排序、划分、质疑、推测。
• 5.描述评价: • 评判、批评、评价、评估、鉴别、支持、解读、选择、挑选。
• 6.描述创造: • 组织、组合、综合、整合、设计、生成、构建、修订、创造。
核心素养 国家总体育人目标 学科素养 国家学科指定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的主体。
课程标准 国家学科具体指定目标 课程资源 学科专家解析目标;具有个人性目标
课堂目标 教师对学生指定的目标
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
学习目标
学生个人目标
比较项目
范围 学习所需时间
目的或功能 用例
3.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
• SMART 标准 • Specific (具体) • Measurable (可测量) • Achievable (能够达成) • Relevant (关联) • Time (规定时间)
1.具体
• 是指明确界定可以接受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标准,尽 量避免使用陈述概括性教学目标时所用的行为动词界定 行为表现。
需要学习的经 验知识
知识内容的结 构
学生学习的认 知关系
学情分析
学习起点分 析
学习特征分 析
学习障碍分 析
任务-起点 =学习需要
一般特征
学习风格
知识技能障 碍
可能的心理 困难
目标参照 顺序参照 策略参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的表述——四因素(ABCD)法
A.行为主体(Audience) B.行为动词(Behavior)
生的关注 是老师,指的是老师培养学生的关注历史的精神,教师讲解了,
历史的精 也就是培养了,于是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至于学生是不是学到
神
了老师要求于他的东西,则不在此语句涉及的范畴内。
行为表现
教学目标是老师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作为教学活动的结果是教学目标的 由来,对这一点的表述则是教学目标之所以成为教学目标的根据。
例如: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 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前一句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果,指出能够描述物质三态各自的基本 特征,确实是学生可能达成的学习结果,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学生是不 是能描述,能在何种程度上描述物质三态各自的特点。
后一分句则指出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列举出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 态的物质及其应用,因此是教学时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这一结果也 是可判定可测量的。例如可以直接要求学生列举出要求的结果,也可 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测验。
学生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如正确的教学目标表述:
目标表述
评说
能概述明代强化皇权的举措,采用无主句,表示此语句的主语是学生,就 能说明八股取士的利弊。 是说经过教学,学生能概述明代强化皇权的
举措,学生能说明八股取士的利弊。
不正确的教学目标表述:
目标表述 评说
能培养学 主体不是学生——“培养”的主要是教师,因此此语句的主要
A.目标主 • 学生——
可用无主
体
句式
C.行为条件(Condition) D.行为程度(Degree) 注意:在ABCD四因素方式中,
B.行为动 • 具体的可
操作可观
词
察的动作
并不是每个教学目标都必须写出 四个因素,有时,只需要两个或
C.行为条 • 通过……
来达成目
件
标
三个即可……
D.行为程 • 能够……
素质目标: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与之对应内容的课程标准阐述的单元目标: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 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和对应语言来刻画函数,体 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 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