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分数:2.00)1.图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改变,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2.论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

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

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l、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

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

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

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

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

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

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

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

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

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

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解析:三、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3.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4.幼儿词汇的发展表现在词类范围的日益扩大,儿童掌握词汇的顺序为( )。

(分数:2.00)A.语气词一名词一形容词一动词B.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一介词√C.名词一形容词一助词一动词D.形容词一动词一名词一虚词解析:解析: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掌握得比较晚。

5.儿童在掌握守恒概念时,最先掌握的是( )。

(分数:2.00)A.体积守恒B.重量守恒C.物质守恒D.数量守恒√解析:解析: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量守恒。

6.数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其顺序为( )。

(分数:2.00)A.分数一小数一整数B.小数一分数~整数C.整数一分数~小数D.整数一小数~分数√解析:解析:你可以想想你小学时候学数学的顺序。

如果当时的学习顺序与科学规律不符合,那就说明你所在的地区用的小学教材是错误的。

7.幼儿初期儿童占优势的记忆方式是( )。

(分数:2.00)A.短时记忆B.有意识记忆C.形象记忆D.无意识记忆√解析:解析: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忆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8.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皮亚杰√B.科尔伯格C.埃里克森D.海茨格解析:解析: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

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着重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9.儿童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的年龄是( )。

(分数:2.00)A.2岁B.4岁√C.6岁D.22岁解析:解析: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的年龄是4岁,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千万不要选D选项!22岁就不是儿童了。

10.幼儿的身体攻击行为在( )岁达到顶点。

(分数:2.00)A.3B.4 √C.5D.6解析:解析:小知识点,四岁的孩子身体攻击行为到达顶点,请记住。

11.林涛不仅喜欢跟女同学一起玩,参与女同学的游戏,而且喜欢女生的装扮,并且也总是模仿女生的动作,这体现了以下( )的概念。

(分数:2.00)A.性别化B.性别认同C.性别角色认同D.性别角色偏爱√解析:解析:性别化是指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所认为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价值、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性别角色偏爱是对于个体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喜爱。

林涛的表现都体现了他的性别角色偏爱,即更偏爱女性角色。

12.在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中,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不同,体现了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 )。

(分数:2.00)A.差异性√B.缺陷性C.集中性D.排除性解析:解析:差异性:许多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缺陷性: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学得很好,但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言语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

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13.9岁的小华是老师最喜欢的班里的学生之一,但他的同桌小李是一个暴脾气,在一次周末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后,小华开始担心小李。

根据塞尔曼角色采择的观点,小华处于角色采择的( )阶段。

(分数:2.00)A.阶段一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B.阶段二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C.阶段三自我反省角色采择√D.阶段四相互角色采择解析:解析: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一: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阶段(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反应。

阶段二: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三: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

他们已经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四: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五: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题中小华9岁,其表现反映符合阶段三的特点,因此此题选择C选项。

详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14.Jack在智力测验中显示为正常水平,但其学习成绩却一直在班级末端,这体现了学习障碍的( )。

(分数:2.00)A.差异性√B.缺陷性C.集中性D.排除性解析:解析: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提出学习障碍,其特征有四个:①差异性: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有显著差异;②缺陷性:有特殊行动障碍;③集中性:缺陷集中在语言或算术学科;④排除性:并不是由于听力或者视力或普通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

15.小学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这反映了儿童思维的( )的发展。

(分数:2.00)A.敏捷性B.灵活性C.深刻性√D.独创性解析:解析: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那就说明思维越来越深刻了。

16.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是在( )。

(分数:2.00)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学龄初期解析:解析: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发展客体意识,两岁左右发展主体意识。

17.( )是儿童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

(分数:2.00)A.角色意识的建立B.自我意识的成熟√C.自我概念的建立D.自我认识的成熟解析:解析: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

18.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2.00)A.自我概念B.自我认识C.自我判断D.自我评价√解析:解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原话: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19.小学儿童友谊的基础是( )。

(分数:2.00)A.互惠互利√B.共同兴趣C.地理位置D.能力品质解析:解析: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朋友?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认为互惠是交友的基础,而小学是儿童友谊中的双向帮助阶段。

20.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 )。

(分数:2.00)A.品德√B.自尊C.责任D.自控解析:解析: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1.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

这个年龄阶段在( )。

(分数:2.00)A.6~8岁B.8~10岁√C.10~12岁D.12~15岁解析:解析: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阶段3是“自我反省角色采择”,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

这个年龄约为8到10岁。

22.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 )下学期前后。

(分数:2.00)A.二年级B.三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解析:解析:根据现有研究,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约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四、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3.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4.贝克汉姆的女儿哈珀小七从出生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进入幼儿期后,她的思维发展特点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