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名词: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
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
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
(机工社445页)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395-396)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在经济中市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379页)7、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
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398页)(2009)8、流动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
(机工社445页)9、固定借贷: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
它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向没有决定性作用。
(机工社446页)10、边际进口倾向: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每单位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乘数效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越小,反之则较大。
(机工社478页)11、外汇倾销:以本币贬值作为促进出口、改善贸易状况的重要手段称为外汇倾销。
具体说,是指在有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货币当局通过促进本币对外贬值,且货币对外贬值程度大于对内贬值程度,借以用低于原来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倾销商品,从而达到提高出口品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最终改善贸易差额的目的。
(机工社446页)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
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
(368页)是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国际市场,因此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和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称为幼稚产业。
13、外汇:是货币当局以外币——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376页)14、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376页)15、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个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这间存在因果关系。
(362页)16、关税壁垒: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1)直接的,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2)间接的,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356页指南无答案)17、开放经济:一国与国外有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即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机工社479页)18、经济全球化:IMF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19、提供曲线:实质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
(341)20、贸易条件: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
称“交换比价”贸易条件,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在实际中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来表示,是利益分配的工具。
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相比,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贸易条件恶化。
(344页指南没有)21、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机工社446页)22、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外汇率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货币当局没有义务进行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货币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机工社455页)23、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
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
(377页)24、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机工社494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
25、升水与贴水: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升水是指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
贴水是指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
一般情况下,利息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较低的货币则大多为升水。
(382页)26、现值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分为经济现值债务率和出口现值债务率:经济现值债务率:当年未偿还债务现值/当年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
出口现值债务率:当年未偿还债务现值/当年出口,20%为临界值。
(2009)27、偿债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债务国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出口收入额的比重。
实践证明,该比率在20%以内为宜,30%为警戒线。
(392页)28、国际收支:狭义的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的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371页)29、贷方与借方项目: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流出。
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出口或金融资产流入。
(371页指南无答案)30、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385页)(2011)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395页)(2010)答:1)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贸易乘数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2)从总需求角度有Y=C+I+G+X;从总供给角度有Y=C+S+T+M;令T=G,变换: C+I+X=C+S+M I+X=S+M设dI为投资增量, dX为出口增量, dS为储蓄增量, dM为进口增量,则有dI+dX=dS+dM变形后dI+dX=(dS/dY+dM/dY)dY整理dY=(dI+dX)×[1/(dS/dY+dM/dY)]若令dS=dI=0则有dY=dX ×[l/(dM/dY)]。
即:贸易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344页)答:如图: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2)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动至C′点由于世界价格线T在生产扩大后发生变化,较原价格线了更为平缓,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总体福利水平降低。
发生条件: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几个的波动;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促进销量的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