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卷

“测树学”试题(2011年12月31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9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c kt A y ))ex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1. 胸高形数H g Vf 3.13.1= 某一树干材积和一个以胸高断面积为横断面以树高为高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2. 异龄林 林分中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3. 林分调查因子 描述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的指标4.竞争指标 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林分生长模型 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1.hq c bq a f 2223.1++= 从形数、形率与树高关系的分析,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3.简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答.削度方程除能较好地描述完整树干形状变化外,还可以估计树干上任意部位的直径、任意既定直径部位距树基的长度、树干上任意分段的材积及全树干材积,这些削度方程的作用正是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的重要依据。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根据胸径和树高尔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只考虑树干材积随胸径的变化,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胸径相同的林木树高差别较大。

因而,一元材积表的使用范围小,立地条件相似的某一地区(林业局或林场),又称地方材积表。

其优点是:用胸径一个因子即可求出树干材积,利用比较方便,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二元材积表由于考虑了影响材积的胸径和树高两个主要因子,因此不受立地条件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故又称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积表。

二元材积表估计树干材积的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但实际应用需要测定树高,不便于生长中应用。

我国林业生产中有国家林业局分别树种统一编制二元材积表,各地区基于该材积表,通过建立树高曲线,由部颁二元材积表导算各地区的一元材积表。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550.14500-=g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3. 某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50m 3/hm 2,2000年复测为155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30 m 3/hm 2,枯损量为8 m 3,试计算该林分的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4. 在面积为10 hm 2的某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2 hm 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油松的蓄积量为44.8 m 3,侧柏的蓄积量为11.2 m 3。

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测算出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

5. 一株樟子松的树高总生长方程为:)1(5.30053.0t e H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参考答案六、计算题(20分,每小题4分)1.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L g V 2212140000π== 所以 0804.0416400002=⨯⨯=πV m 3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d L g g V n n )2(40000)(212200+=+=π 所以 0782.04)22.1318(4000022=⨯+=πV m 3。

2. 3.1567)5.14/20(2580)/(55.1=⨯=⨯=--βDg D N SDI I 。

3. 毛生长量:Zgr=Mb-Ma+C+M0=155-150+30+8=43立方米纯生长量:Zne=Mb-Ma+c=155-150+30=35立方米净增量=Mb-Ma=155-150=5立方米。

4. 混交林面积为10 hm 2, 标准地面积为0.2 hm 2,标准地调查结果:树种油松蓄积量为44.8 m 3,树种侧柏蓄积量为11.2 m 3。

标准地林分蓄积量为56 m 3。

油松的比重为:568.44=0.80 侧柏的比重为:562.11=0.20 该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2侧柏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为: M=102.056⨯=2800 m 3 5. m e dtdH t 33.0053.05.30053.0=⨯=⨯-。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12年07月04日)林业专业:本科生、2010级班、姓名:、学号: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反“J”型)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定期)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误差)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树干带皮材积)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9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可变密度收获表)。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的比值。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绘图)。

四、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6.已知某原木长4m,0m处断面积为0.0390m2,2m处断面积为0.0272m2,4处断面积为0.0214m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7. 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0.6 m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8. 用角规观测某树,Fg=4,D 1.3=18.0cm,角规点至该树的水平距为9m,问该树的计数值?9. 测得标准地两株平均标准木:g 1=0.05107 m 2 , v 1=0.52260 m 3;g 2=0.05027m 2, v 2 =0.44013 m 3 , 林分总断面积 G/hm 2=10.84m 2, 试求该林分的蓄积量。

10. 一株落叶松人工林树高总生长方程为:t e H /64.185.32-=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参考答案二、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 实验形数:)+(33.13.1H g V f =,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材积表: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函数关系编制的,并记载有各径阶单株木平均材积的数表。

3. 角规控制捡尺:在角规绕测时,对计数的林木实测其胸径的工作。

4. 树高曲线:林分中林木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5. 削度方程:d(h)=f(D 1.3,H,h),式中:D 1.3—胸径;H —树高;h —距地面的高度。

三、简述题(20分,每小题5分)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林分每公顷株数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而减少,两者呈下降的密函数。

四、论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1)静态规律: 同龄纯林的直径分布呈单峰有偏分布,近似正态,接近平均直径的径阶株数最多,最小直径和最大直径的株数最少。

2)动态规律:当年龄较小(幼龄林)时,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正,左偏,峰态显著;随年龄的加大,平均直径也加大,而其偏度逐渐变小,峰度也随之降低,近似正态;当林分年龄最大时(近成,过熟林), 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负,右偏,峰度是低峰态。

六、计算题(20分,每小题4分)1.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3211088.040272.0m L g V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301208.04*)0214.00390.0(21)(21m L g g V n =+=+= 2. m y y t t t t h h 36.1)6.05.2(38585.2)(121222=----=----=。

3. m F D R g ii 5.44185050=⨯==, R<S=9m ,该树计数为0。

4. 310310134.096073.084.10m g vG M i i===∑∑ 5. 3616.0/64.185.322/64.18=⨯=-t e dtdH t m 。

“测树学(含测量学)”试题(2006年06月12日) 林业专业:本科生、2004级 班、姓名: 、学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 林分年龄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 胸径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4. 郁闭度是(树冠投影面积 )与林地面积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1.7~1.8 )。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大,测量误差( 越小 )。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 )统称作商品材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