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三)讨论反思,归纳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后,首先让各学习小组交流 讨论: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然 后让学生发言并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我进一 步进行补充,和大家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是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课前关于 “铝锅”的问题。第二道题目是2012年红河州 的中考题第19题,主要考查的是置换反应的判 断。最后布置今天的家庭作业:第一题是教材 上一道基础题。第二题是我设计的一道提高题。 第三题是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的哪些现象与 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
三、说学法
九年级学生认识事物正在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好 奇心强,求知欲旺。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学习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 为分组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 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 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 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 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 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 工、处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 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 生。即: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 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以及置换反应 的定义和特点; ③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解 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的流程图源自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分为两个课时,我 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金属的两个 化学性质以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在本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 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 基础,并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 识,开拓视野。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向学生展示被氧化的镁条和铝片,然后 拿出同样被氧化的镁条和铝片,让各学习小组 用砂纸打磨,现象较明显时提醒同学将其与未 打磨的镁条与铝片相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并要 求学生完成反应方程式,然后让各学习小组相 互交流得出结论:常温下镁、铝就可与氧气发 生反应。接下来请学生回忆铁丝在氧气中、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随后让各学习小组直接 动手做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反应方程式。 师生一同讨论得出结论:Mg的化学性质比Fe活 泼。
五、说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2Al2O3 2Mg+O2 2MgO 3Fe+2O2 Fe3O4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 + 2HCl MgCl2+H2 Zn + 2HCl ZnCl2+H2 Fe + 2HCl FeCl2+H2 Cu与稀盐酸不反应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情境是这样的: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吃 “酸菜鱼”,但厨师反映做汤的铝锅很不耐用, 铝锅没用多久,锅底就漏了。这是为什么呢?家 用的铝锅经常用刚丝球擦洗,这种方法科学吗? 学完本节课你就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了。从而引入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活动探究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 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 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②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活动探究二 金属与酸的反应
我将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首先让各学习 小组将培养皿隔成四份,分别注入等量的稀盐 酸,然后分别放入打磨好的镁、锌、铁、铜这 四种金属。提醒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反应快 慢。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反应方程式。让各学习 小组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师生一同交流后得出 结论: 1、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2、较活泼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最后我将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与酸的反 应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让他们自己 总结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结论: (1)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 应生成氢气 二、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A+BC=AC+B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 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学 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 地反思和总结。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活动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强 弱以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教学难点:置换反应的判断与应用。
4.教具准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 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 结合使用归纳分析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 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