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

上海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3月10日审定)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上海开放大学本科(专科起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公共政策现实出发,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掌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观念,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公共政策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掌握从事政策分析和实际政策工作的系统化理论和完备的技术手段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2、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等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3、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二、什么是公共政策三、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第二节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物品二、公共职能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五、公共权力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第三节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二、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控制、交易与博弈三、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第四节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本章小结本章重点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理解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这些与公共政策相关的概念,掌握政治行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了解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公共政策的基本含义2、公共物品、公共职能、公共问题、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秩序、公共治理等概念的理解3、政治行动的三种类型难点:1、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2、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2、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公共政策在不同政治体制中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重要作用3、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一、导向功能二、管制功能三、调控功能四、分配功能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了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基本类型、重要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认识公共政策在不同政治体制中的表现形式,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公共政策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公共政策的特征2、公共政策的类型3、公共政策的作用难点:公共政策在不同政治体制中的表现形式第三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类型及作用2、理解:目标群体政策认同和政策抗拒的缘由,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3、掌握:社会问题的类型、特征及理论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政策主体一、官方决策者二、非官方参与者第二节政策客体一、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二、目标群体第三节政策环境一、环境与生态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三、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类型及作用,掌握社会问题的类型、特征及理论,理解目标群体政策认同和政策抗拒的缘由,认识公共政策的环境要素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的不同类型2、目标群体政策认同和政策抗拒的缘由3、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难点:1、社会问题的类型、特征及理论2、公共政策环境要素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模型的作用与风险2、理解:评价模型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政策分析模型在政策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各类政策分析模型的主要理论观点,政策分析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各类政策观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模型概述一、什么是模型二、模型评述三、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一、传统理性模型:政策追求最优解二、有限理性模型:政策追求满意解三、渐进模型: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四、小组意识模型:源自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五、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六、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选择八、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九、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十、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一、混合扫描理论二、批判性理论三、实验性理论四、取舍理论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观一、儒家的“中庸”之道二、道家的“无为”之治三、墨家的理性推理四、法家的系统理念五、孙子的“知变”战术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政策分析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模型的作用与风险,认识评价模型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掌握政策分析模型的主要理论观点,理解政策分析模型在政策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模型的作用与风险2、评价模型有效性的基本标准3、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难点:1、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2、政策分析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3、几类重要的中国古代政策观的内容第五章政策制定(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特征、类型和基本理论2、理解:问题确认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思维方法,光环效应、从众效应等心理效应对决策质量的影响3、掌握: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建立的条件、触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目标设定、方案开发、结果预测和择优选择的一般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社会问题二、社会问题的类型三、社会问题理论四、社会问题的比喻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认一、问题察觉二、问题界定三、问题描述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一、政策议程的类型二、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三、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四、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第四节政策规划一、政策规划主体二、政策规划的原则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四、政策论证五、政策规划程序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一、光环效应二、首因效应三、近因效应四、从众效应五、定型效应六、反衬效应七、乐队效应八、黄灯效应九、新闻效应十、颂歌效应十一、当局者迷十二、旁观者迷第六节政策合法化——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过程一、广义的政策合法性二、狭义的政策合法性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政策制定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特征、类型和基本理论,认识问题确认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熟悉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建立的条件、触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思维方法,掌握目标设定、方案开发、结果预测和择优选择的一般方法,理解光环效应、从众效应等心理效应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社会问题的性质、特征、类型2、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建立的条件、触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3、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思维方法4、光环效应、从众效应等心理效应对决策质量的影响难点:1、问题确认的基本步骤与方法2、目标设定、方案开发、结果预测和择优选择的一般方法3、光环效应、从众效应等心理效应对决策质量的影响4、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过程第六章政策执行(6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政策执行的含义、性质与特征2、理解:政策执行的主要功能,政策执行的基本过程,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3、掌握:掌握政策执行的策略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和过程一、政策执行的含义二、政策执行的特征三、政策执行的功能四、政策执行过程第二节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一、政策资源二、政策主体三、目标群体四、执行手段五、信息沟通第三节政策执行的策略一、以人为本二、程序优先三、法益均衡四、解读民意五、重视逆反六、反馈控制七、上下台阶八、修补破窗九、欲擒故纵十、诚信至上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政策执行的性质与特征,认识政策执行的主要作用,理解政策执行的基本过程,熟悉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掌握政策执行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和过程2、政策执行的相关影响因素难点:1、政策执行的基本过程2、以人为本、程序优先、法益均衡等政策执行的策略第七章政策评估(4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政策评估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政策评估的主要功能2、理解:政策评估的不同类型,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政策评估的障碍3、掌握: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基本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政策评估的含义一、什么是政策评估二、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三、政策评估的功能第二节政策评估的类型与要素一、政策评估的类型二、政策评估的要素第三节政策评估步骤一、计划与准备二、组织与实施三、总结与报告第四节政策评估的障碍一、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二、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三、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四、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五、政策主体及相关人员的抵制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政策评估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认识政策评估的主要功能,理解政策评估的不同类型,熟悉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掌握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政策评估的含义及基本内容2、政策评估的功能与类型3、政策评估的步骤难点:1、政策评估的要素,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2、政策评估面临的障碍第八章政策终结(24学时,含实践教学20学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内容,政策终结的对象2、理解:政策终结的作用与类型,政策终结的障碍3、掌握:政策终结的形式,政策终结的措施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一、什么是政策终结二、政策终结的作用三、政策终结的类型第二节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一、政策终结的对象二、政策终结的形式第三节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措施一、政策终结的障碍二、政策终结的措施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政策终结的对象、形式、障碍和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政策终结的内容,认识政策终结的对象,熟悉政策终结的形式,理解政策终结的障碍,掌握政策终结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