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
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二、多选题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C.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D.对行动的方法、途径或手段的选择4、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CD )。
A.个性化原则B.强制性C.适时原则D.说服原则5、与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BC )。
A.人的类比B.直接类比C.符号类比D.幻想类比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它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
P78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 ?? D.理性主义2.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C)。
P26A.贝塔朗菲B.德洛尔C.拉斯韦尔D.戴维伊斯顿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至五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1.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包括(ADE)。
P171A.信息子系统B.文化子系统C.自然子系统D.评估子系统E.反馈子系统2.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包括(BDE)。
P404A.线性规划B.价值分析C.马尔柯夫分析? D.超理性分析E.可行性分析三、名词解释题1.公共政策P109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问题P217答: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而呈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这样的问题就属于公共问题;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即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出发,公共与社会应基本等同,则社会问题可等同于公共问题。
四、简答题1.公共政策目标的定义和两大特征是什么?P242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如下两大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2.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有哪些?P275答:公共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有这样几点:(1)目标的导向性。
公共政策的执行行为具有很强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整个执行过程必须反映和实现公共政策所规定的目标,并且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一系列行动。
(2)内容的务实性。
公共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动态运作过程,它包括试验、总结、推广、计划、沟通、协调乃至追踪决策等许多内容。
要取得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就必须牢牢把握政策目标,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3)实施上的灵活性。
在现实社会中,公共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决策)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决策,主要是着眼于宏观性、全局性的社会问题,通常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细节。
因此,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切忌生搬硬套。
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求收到良好的执行效果。
(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非常复杂,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于最终目标,又要立足于近期目标,并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有机联系。
(5)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执行需投入巨大的资源,涉及众多的因素和变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系统的、深远的影响。
五、论述题1.试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宗旨及其作用。
P381、P387答: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既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部门,又不同于体制内政策研究机构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恰好与后两者的特征形成互补,成为衔接纯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中介和桥梁。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自身特征主要有:第一,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
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第二,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
他们运用群体的智慧、系统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政府工作经验在政策研究组织中从事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理论、规划、设计、分析与评估的工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重大决策服务。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不同于由少数社会名流和资深的高级政府官员组成的政治咨询机构,也不同于专家顾问团等机构,而是随着研究课题的完成、经验的增长、配合的默契,形成一种整体的素质优势。
第三,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包括培训)、开发(包括咨询)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它更是要为提高制定改革政策、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服务。
第五,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
政策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研究人员必须将作为公民的自我与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自我分开,不能带有个人或某特定群体价值的偏见。
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基础,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付诸应用,形成相互协作、积极创新、实事求是的组织气氛。
尽管各种政策研究组织都有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服务对象(如政府、党派、大企业集团等),但都应将研究的科学性作为自己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
第六,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虽然保持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非常重要,但公共政策的功用性决定了政策研究组织取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信任、了解他们的意图和目标、获得重要的不便公开的信息、研究结果的表达更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这些特点是显见的且不难理解的,但是在实践中要得到体现却不那么容易。
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世纪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
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政策研究组织的宗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既是决策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政策研究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
对政策问题的认定是否客观、全面,目标是否合理、准确,是政策制定者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这要求政策研究人员必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所有信息的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有全局意义的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向决策者提出政策建议。
(2)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
决策就是决策者根据个人的价值偏好和谋略思想,针对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在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择优是决策过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决策将失去实质性意义。
然而由于决策者的学识、精力和时间有限,难以直接参与不同政策方案的拟制。
因而,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动态信息,借助于各种定性、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拟制、列举不同政策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3)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
一项决策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政策研究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政策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及其以后,检查执行效果,并将分析意见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一项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复杂的,即政策不但产生了预期的结果,还产生了超出预期之外的正面或负面的结果。
究竟政策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目标?还存在什么样的缺陷与不足?除了主要目标以外,还产生了怎样的其他结果?这些结果是否与主要目标相冲突?这些都要通过政策研究来进行检验和测定。
政策研究组织应当对政策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发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促进或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对政策进行修正或调整。
(4)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
影响公共决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
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但这些因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并且会对政策方案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