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心理学注意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注意复习资料


(2)自动加工: 不受人控制,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 量限制,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快速的,以平行方式起作用,但缺少弹性。 对应材料限制过程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 Schneider和Shiiffrin的字母数字视觉搜索实验 呈现1~4个识记项目→ 呈现1~4个再认项目→ 判断再认项目中是否有识记项目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2)衰减模型 即过滤器不按“全或无”方式工作,它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但非 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部分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 追随耳与非追随耳的信号如何被识别? Treisman 认为已贮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的兴奋阈 限不同。追随耳的信号强度高,顺利激活有关字 词。 非追随耳的信号强度弱,难激活。但特别意义的 字词阈值低,易激活而识别。
调整后:追随耳反应率=76%,非追随耳反应率=33%,支持同上。
第二节 反应or知觉选择模型
●对模型的考验2:检验感受性d’与判定标准β Moray和O’brein应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给被试双耳同时呈现数字并随机 插入字母。被试听到字母后要分别作出按键反应。结果表明双耳的d’有显著 差异,追随耳>非追随耳,但判定标准没有差异。 结论:双耳觉察靶子的次数不同并非由于标准不同,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它是意识不到的,它的出现是不受人控制的,与其他心理活动不发生干 扰
结束
○相同范畴条件与不同范畴条件
结论: 1、不同范畴条件下的搜索优于相同 范畴条件。 2、识记和再认项目数量对不同范畴 条件没有什么影响。 ○对应的加工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Treisman和Gelade提出的特征整合理论
区分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例如:红色→ 特征 三角形→ 特征 红色三角形→ 客体 Treisman和Gelade认为, 特征是由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是以平行方式的自动加工。
第二节 反应or知觉选择模型
——两种模型的比较 不同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位置不同。
● 对模型的考验1:Treisman和Geffen的实验 同时呈现两耳刺激,要求被试听到靶子词就作出反应。分别记录双耳对靶 子词的反应次数。 ● 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的结果预测 结果:追随耳反应率=87%,非追随耳反应率=8%,支持衰减模型,知觉选择 模型。 (反应支持者的批评:追随复述提高追随耳信息重要性)
生理心理学:注意的激活作用
认知心理学:
注意
●着重研究注意的作用过程,提出注意模型。
●强调注意的选择性维量。
●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借以实现对刺激选择的 控制并调节行为。
●信息加工观点占据统治地位。
注意的实质和特征
• Moray 提出 (1)选择性,选择一部分信息 (2)集中性,排除无关的刺激 (3)搜寻,从一些对象中寻找其一部分 (4)激活,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刺激 (5)定势,对特定的刺激予以接受并作出反应 (6)警觉,即保持较久的注意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 支持: 非靶子词类型对靶子词觉察的影响 给被试双耳同时呈现各一个字词,被试的任务是觉察事先规定的某个范畴的 字词。靶子词为双义词,呈现方式有①不固定呈现②只呈现给左耳。非靶子 词分为①偏向双义词适宜意义的字词②偏向双义词不适宜意义的字词③中性 字词
结果表明: ○分配性注意下,非靶子词得到语义加 工。适宜的非靶子词利于觉察,不适宜 的有损觉察。 ○集中性注意下,非靶子词无作用,未 得到语义加工。 ○集中性注意资源多,觉察率更高。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 资源限制过程:受到资源限制。 材料限制过程: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限制。
○中枢能量理论对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解释 ● 支持:Johnson和Heinz的高/低感觉/语义可辨度实验 -双耳呈现靶子词与非靶子词,被试追随靶子词 -低/高感觉可辨度:是否由同一男性读出 -高/低语义可辨度:两种词是否属于同一范畴 结果:不管语义可辨度高低,非靶子词回忆的数量低感觉可辨度>高感觉可辨度 解释:低感觉可辨度下加工需要更多资源,非靶子词回忆得更多。
● 皮肤电反射研究
当字词成为皮肤电反射的条件信号出现在非追随耳,尽管未被识别,但仍有皮 肤电存在,即字词受到一定加工。结果可解释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 ● Allport的实验:不同感觉道同时作业 被试追随听觉材料,同时视觉呈现一些字词,被试可回忆出的字词数量大得 多。结论表示,在进行不同感觉道作业时,未受注意的输入通道信息能得到 的高级分析多于原先情况。 ● Sullivan的实验:不同难度的语文材料 给被试追随耳呈现难度不同的语文材料,从非追随耳中觉察靶子词。材料容 易时,觉察的靶子词多于材料难时。 ○训练有素的被试比生手觉察出更多靶子词,即非追随耳靶子词觉察数量依 赖于被试自身特点。
2、长期练习不能导致对客体靶子的自动加工。 3、当被试缺乏集中注意力时,不同客体的特征可能”粘“在一起。(错觉 性结合)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Laberge概括自动加工的几个标志
它的出现是意识不到的,不可避免的,没有一定容量限制、高度有效性 和难以改变。
——Posner和Snyder提出自动激活的3项标准
注意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1)过滤器模型 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神经高级中枢加工能力有限, 为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的调节。 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可 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又称单通道模型,支持单通道加工。后强调人的期待作用使信息受到注意。
第三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
概述
一、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二、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三、中枢能量理论 四、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行为主义:否定注意的存在
格式塔心理学:将注意完全融化与知觉中
注意
工程心理学:二战后重视对注意的研究,警觉研究
认知心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将注意看作信息加工 的重要机制,注意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
• •
当前倾向: 合并两个模型,称之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将它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第二节 反应or知觉选择模型
(1)反应选择模型 核心:输出的重要性标准
几个输出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 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对重要的刺激才会作出反应, 其重要性的安排依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二、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 中枢能量理论:将注意看作用于执行任务的有限能量或资源,用它的 分配来解释注意。不设想瓶颈(过滤器)的存在。
● Khneman的能量分配模型 唤醒(各种来源)→ 得到资源→ 分配(因素 制约)→ 体现出注意选择 ○只要不超过可得到的能量,人就能同时接受 多个输入,否则就会好解释了同时进行多个作业产生的复杂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缺点:资源分配着眼于过程的整体,没有深入到过程内部。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1)控制性加工: 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容量有限, 可灵活用于变化着的环境。受人意 识控制。(注意性加工) • 较慢的,以系列方式起作用,具有 弹性。 • 会受到自动加工的影响。 • 对应资源限制过程
客体的辨认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是系列加工的结果。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 支持:不同颜色字母靶子搜索实验 给被试视觉呈现1-30个不同颜色的字母,要他们搜索一个特定的靶子,记 录反应和用时。
结果: 1、当靶子是客体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用时有很大影响; 当靶子是特征时,呈现的项目数量对用时没有实际影响。
● 追随程序使追随耳信息更重要,因而引起反应
第二节 反应or知觉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 支持:Hardwick的双耳反应靶子词实验 双耳同时呈现刺激,给被试左耳或右耳随机呈现靶子词,要求被试同时注意 双耳,当听到靶子词时作出反应。结果表明左右耳反应率都超过50%,且结果 相近。 ● 支持:Shiffrin的噪音背景下不同耳识别辅音实验 被试在白噪音背景下识别一个特定辅音,实验条件有①只注意左耳②只注意 右耳③同时注意双耳。结果表明在3种条件下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提示不同 通道情况下,所处条件相同就能有相同识别率。
● 影响阈限因素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2)衰减模型
● 支持:Treisman相近材料识别实验
给非追随耳呈现与追随耳同一材料时,其信息可得到一定识别。不同材料则没 有这种效应。 解释:追随耳的信号激活项目使非追随耳相近项目阈限降低。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 • • •
两种模型的共同点: 1、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以调节。 2、过滤器的位置在两种模型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 3、这种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1)过滤器模型 ● 支持:Broadbent 的双听技术实验 再现信息正确率:以耳朵为单位>双耳同时接受信息 ● 支持:Cherry的追随程序双听实验 被试能很好再现追随耳项目,不能报告非追随耳项目。但可察觉一些物理特征。 ● 争论:鸡尾酒会效应
● 争论:意义材料实验 有意义的材料使被试多按意义再现信息,提示 了有意义材料能引起注意转移。 ●单通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