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 服后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 • “行散”:服用后,人们常袒身露体行走以散热
中国医学史
24
《白氏长庆集》卷452·28【思旧】白居易 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 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韩愈) 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元稹) 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杜牧) 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中国医学史
6
• 主要成就:
(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 (2)归纳24种脉象,规范脉象名称; (3)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 脉、证、治结合P39; • 记述了多种危重脉象;
• 影响: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朝鲜、日 本、阿维森纳《医典》……
中国医学史
7
王 叔 和
中国医学史
8
王 叔 和 《 脉 经 》
• 《本草经集注》:7卷,载药730种。现为辑复本!
中国医学史
15
成就: • 1.补充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 记载有外来药Biblioteka 檀香、乳香、苏合香、花槟榔等。 • 有民间药物:“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
野老。”
• 分为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米食、有名未用七类。
中国医学史
16
成就:
中国医学史
26
第四节 重要方书
• 《肘后救卒方》 • 《刘涓子鬼遗方》 • 《中藏经》 • 《小品方》
中国医学史
18
《 本 草 经 集 注 》
中国医学史
19
(二)《雷公炮炙 论》
• 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
• 载药:300种。 • 作者:南朝·雷敩。 • 后世制药业皆尊雷敩为
炮制学鼻祖。 • “如法炮制”
中国医学史
20
• 炮制的意义(补充):
1)减低毒性:“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酒等煮,研 膏后用”(油煮巴豆油有效成分可溶出部分,毒性 蛋白被破坏,降低毒副作用。)
• 雷敩被尊为药物炮制学始祖,后世“十七法”以 此为基础。
2.药物修治规定详细 3.炮制范围涉及广泛
中国医学史
22
第三节 炼丹与服石
(一)炼丹与制药化学 • 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术
• 炼丹术源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其风大行。
•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晋·葛洪《抱朴子》、 南朝·陶弘景《合丹法式》
中国医学史
25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了26种
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溃烂、神志癫 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识者遇 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本经言 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认 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 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 哉?!”
• 意义:
• 李约瑟:整个化学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 国传出去的。
• 丰富传统药物学内容
中国医学史
23
(二)服石
• 服石——服食一种石性药方,魏晋南北朝时,服石之 风大兴。
• 屈原《楚辞》里亦有“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
• “五石散”、“寒食散”:石钟乳、硫磺、白石英、 紫石英、赤石脂。
•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唐时期 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炼丹实 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中国医学史
3
宗教文化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南 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知识。
•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 等。 “思辩性哲学”
中国医学史
11
《针灸甲乙经》
中国医学史
12
皇 甫 谧
中国医学史
13
第二节 药物学
• 一批药物学著作相继出现,史籍收载 药物学专著达110种!
中国医学史
14
(一)《本草经集注》
• 作者:南朝·梁,陶弘景——医药学家、道家, “诸王侍读”,“山中宰相”。
著述有《本草经集注》《药总决》《效验方》 《养生经》《养生延命录》并《补阙肘后百一方》 等书。
中国医学史
4
主要内容
• 1.脉学与针灸 • 2.药物学 • 3.炼丹与服石 • 4.重要方书 • 5.养生(自学) • 6.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节 脉学与针灸 一、王叔和与《脉经》
• 作者:晋 ·太医令王熙,字叔和
• 《脉经》:10卷98篇,包括诊脉、脉形、 脉象与脏腑关系,妇人、小儿脉辨识等。
2)增强疗效:吴茱萸醋制后,生物碱变为醋酸盐, 增加溶解度,作用增强。
3)改变某些药性,以防变性,易于存放:加热处理 后酶类破坏。知母、茜草忌铁器(单宁碱素等变色 反应);茵陈、槟榔“勿近火”保存挥发油。
中国医学史
21
• 内容和成就 1.记载多钟炮制方法:
• 记述古代制药基本知识,炮制加工方法,操作过 程,实验数据等;
中国医学史
9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 作者:晋·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
•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式传世 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 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 针灸学专著。
中国医学史
10
• 成就: • 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方法等; • 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 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 • 4.总结了临床针灸经验,按病论穴。
4.魏晋南北朝的医学
公元220~581年
【社会背景】
时代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
发展阶段。
科学文化
•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大明历”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中国医学史
2
宗教文化——影响医药理论与实践
• 儒家:纲常理教!“仁”,对中医伦理学及优良医 德传统的形成有较深影响。
2.方便临床,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
• 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艽、独活等; • 治腰痛:杜仲、狗脊; • 治黄疸通用:茵陈蒿、栀子、紫草、白藓
皮等;
• 3.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
中国医学史
17
• 另:对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鉴别等 认识进一步提高。
例:苍术——白术鉴别:“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 毛而作椏(草木分叉处),根甜而少膏,可作丸 散用;苍术叶细无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