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学史课件

中国医学史课件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①本体论问题(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提出气本论哲学) 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性和情是体用
病囚院:疗犯人之疾

二、开设国家药局
背 景:
王安石变法环境下,1076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开办官办药局又称 “卖药所”, 当时制、贩假药泛滥,国家实行医药购销专卖的举措。 卖药价格区别对待(无偿送药;低价售药;正常出售)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卖药所”却坚持下来并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1103年已经发展到7所,1114年后卖药所或改称“医药惠民 局”,或改称“医药和剂局”。 1130年,南宋政府在临安重建药局,后来改名为“太平惠民局”。 1078年,官办药局为了统一制药质量标准,将所属药局的一种成 药处方配本编辑成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 金代医学教育仿宋制,元代对医学教育重视
医学校有13科,后并为10科,增设了正骨科。 元代注重对学生严格考核,对各级教师实行考核奖励制。
第二节 古医籍的整理和方书成就
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1057年宋政府专设 “ 校正医书局 ”
[宋 ·校书图]
校正医书局先后校正 《素 问》 《伤寒论》 《针灸甲乙经》 《脉 经》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 《嘉祐本草》 《图书本草》等重要 医学著作。
三、发展医学教育
宋重视医药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比唐更有发展 北宋初,太常寺下设太医署(992年改称太医局) 1076年太医局从太常寺分离出,成为独立医学教育机构, “三舍法”推广到医学教育
(一)体 制:
太医局设提举(校长)1人,判局(副校长)2人 规定判局由 “ 知医事者为之 ”,每科设教授1人。 1103年医学校置于国子监管辖之下, 医学校第一次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于是问她:“常服何药,如何不 急为疗治?” 黛玉道:“我自来是如 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如今还是 吃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熟 地黄、白芍、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甘草组成,将 上述十二味药粉碎成细粉,再用生姜、大枣煎出浓汁,和 上药粉末为丸,最后加蜜制成水蜜丸。是一首温补气血的 方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 病后虚弱等证。
(1078--1085)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针灸
(三) 课 程
除《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太平圣 惠方》外,增加《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千金 翼方》、《脉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龙 木论》等。
(四) 学校以择优原则建立 “升舍” 制度。
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个 等级,成绩合格,逐级递升,特优秀者可越级。 考试形式:公试和私试,每月一次私试,每年一次公试。 太医局为学生建立医疗档案,轮流为太学、武学、律学、 算学、艺学等学生和各营将士治病。 学校每年“比较”一次,分为上、中、下三等,成绩优 秀者给予物质奖励。
关系,而心是“主宰”)。 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格物致知 即物
穷理)
宋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特点
1. 宋金元政府对中医药重视,儒医的出现,中医学的发 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2. 国家设有医药卫生机构,制订了医事制度和法规; 3. 医学著作大量出版(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 临证医学的全面发展; 5. 学派的形成——金元四大家; 6. 中外医药交流日渐频繁。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第五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1)
(宋--元 公元960--1368年)
社会背景 1.宋金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圭表 黄赤大距) 3.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人培养
社会背景 1.宋金元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圭表 黄赤大距) 3.宋代发展文官统治,重视文人培养 4.宋代理学与新学流行
二、开设国家药局
1076年宋政府在汴梁开设了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 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
制作和出售成药 药材的收购和检验 实施昼夜售药 开展药物炮制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 ·中国医学史
宋 代 医 药 惠 民 局
《红楼梦》第三回说林黛玉的母亲 死后,被接进贾府见贾母,众人见黛 玉年貌虽小,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 知她有不足之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