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做好电力营销审计的几个方面摘要:本文论述了电力营销审计的几个方面内容,以供共同探讨。
关键词:营销审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营销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电力营销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是电力营销顺利开展的保障。
审计人员应从内部控制审计人手, 在熟练掌握营销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和手段,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同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薄弱环节, 提出
完善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电力营销管理不断推进。
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通过查阅各项规章制度汇编, 评价电力营销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是否覆盖电力营销工作流程
各个环节, 能否达到有效控制。
从各项规章制度间的衔接人手, 审查各个管理环节是否相互监督, 是否存在薄弱环节。
审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测试, 对业务授权、不相容职务分离及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各项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分别对各类业务进行“穿行测试” , 从接受用电申请开始, 到勘察设计、施工、装表接电、执行电价政策、抄表收费等全过程加以审查, 以评价营销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2、电量电费完成真实性审计
2.1审查电量真实性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 电量是企业的效益来源, 是衡量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 企业的发展策划、营销、财务等部门都很重视电量的管控, 因此电量真实性审计显得格外重要对电量的审计包括购电量审计和售电量审计
购电量审计。
购电量包括购网内和购地方上网电量, 对于市供电公司, 购网电量直接由省公司管控, 重点应关注购小水电、小火电电量的结算情况, 审查是否存在通过提前或延迟结算小水电、小火电电量以达到控制购电量, 进而控制线损的目的。
售电量审计。
在sg186 营销业务系统上线之前, 售电量一般通过营销mls系统进行抄录发行, 然后统计,由于该系统未能实现省市县联网运行, 造成导出的电力营销报表存在人为调整风险。
部分供电公司为了完成售电量、线损、应收电费余额等考核指标, 根据考核需要,通过对导出销售报表的售电量进行人为调节达到控制指标目的。
在sg186 营销业务系统上线之后, 虽然销售报表目前仍需导出报送, 但导送数据必须与sg186 系统一致, 直接调节报表的可能性降低,部
分单位为了达到调节目的, 通过从抄表、结算等源头进行调节控制。
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通过未撤销的供电所电费账户和部分大用户“管控”抄表的方式结算电量电费情况,同时通过sg186系统与erp 系统、财务管控系统、电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对, 必要时通过核对抄表卡与sg186系统录人的指数、走访部分客户、询问抄表人员等方式审查电量结算的真实性。
2.2审查电费及电费余额真实性
审查应收电费的真实性。
查看是否存在截留电费推迟入账或不人账情况, 是否存在为完成指标将非电费收入计入应收电费的现象; 电费差错处理是否有严格的复核及审批手续, 数据是否真实, 电费滞纳金及窃电罚款的计算是否准确; 查处违章用电所收取的电费、违约金有没有按规定人账, 是否已形成账外收人; 电费中农维费、基金及附加的计算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等。
审查应收电费余额的真实性。
是否存在收费员不及时上交电费资金现象, 是否存在用预收电费冲减应收电费现象, 是否存在采取垫支现金将发票提前打出现象,是否存在将未撤销的供电所、客户中心电费账户作为过渡账户根据考核需要调节应收电费余额现象。
核对sg186 营销业务系统应收电费余额与财务账面余额是否相符, 有无上清下不清现象, 审查电费的核销是否合规。
3、电价执行情况审计
现场审计时, 结合电费发票存根, 利用sg186 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档案资料”、“电费核算管理”等功能点, 按比例抽取一定量用户进行审查核对。
分类电价执行是否正确。
居民、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等分类电价的确定和执行是否正确, 客户变更用电性质后电价执行和电费计算是否正确,要求关注含有多种用电性质用户, 供电企业采取定比定量方式计收电费,是否做到一年核对一次, 重点检查商场、超市、酒店、加油站等服务场所商业电价是否执行到位。
大工业电价
重点检查基本电费是否存在因减容、暂停等业务造成收取不规范、不正确现象, 是否存在企业个人私自违规,对大客户企业执行电价优惠而少收取用户基本电费情况。
分时电价执行是否正确。
通过在发票存根以及分时电价执行情况明细表中抽查部分高压用户档案与sg186营销业务系统中的客户档案核对、审查分时电价执行是否到位, 尤其是对商业零售企业暂缓执行分时电价的执行情况。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执行是否正确。
一是通过核对10 0千瓦以上专变用户的发票存根, 核对功率因数标准值及其适用范围执行是否正确。
二是通过查询sg 186 系统中的业扩报装及变更用电业务相关报表, 核实是否存在用户增容及永久性减容造成未及时进行功率因数标准值调整的情况。
其他形式电价执行是否正确。
主要审查农业抗灾电量指标是否存在超计划兑现问题; 中小化肥电价是否存在对化肥厂的非化肥产品用电执行中小化肥电价; 自备电厂备用容量费是否按规定足额收取, 执行分时电价增减电费兑现情况是否准确; 是否按规定对淘汰类、限制类企业生产用电执行差别电价等。
4、线损管理情况审计
线损是体现企业经营效益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 线损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线损管理是营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线损指标也是各类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除了受设备性能、网架结构、抄核收周期影响外, 计量的准确
性、供电量关口统计也是影响线损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线损率的真实性和“四分”线损管理情况。
审查线损管理开展情况。
审查是否建立规范的抄、核、收工作秩序,是否着力规范了企业与客户间的供用电行为, 是否在强调抓管理线损的同时, 注重了电网的无功投人和经济运行。
审查线损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合理性。
审查是否做到了在绩效考核时与线损“四分”考核相对应, 将指标细分到班组和个人, 与工效考核挂钩, 让员工在承担责任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使命感
和积极性。
5、业扩报装管理审计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管理细则要求, 客户报装要依托营销技术支持系统, 实行业扩报装全过程闭环管理, 实现业扩报装
工作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
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办事公开”、“三不指定”执行情况, 以及是否存在业务流程不规范现象。
按照“办事公开”原则, 审查是否在营业场所。
客户服务网站及宣传资料上, 公布业扩报装办理程序、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 是否在外网终端公示12598网址, 是否公示《供电监管办法》 , 是否公示“三不指定”专项治理工作宣传提纲。
按照“三不指定”的原则, 审查是否在客户受电工程设计、设备订货、工程施工中存在指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情况。
审查是否存在业务流程不规范情况。
是否存在业扩报装流程图
中无委托设计、图纸审查流程, 用户档案与sg186 营销业务系统不一致情况; 是否存在用户工程试验项目不符合交接试验规程要求。
试验报告不规范、不具备试验资质仍承揽试验项目情况;是否存在设计单位不具备设计资质,设计图纸不规范, 相关资料的签章、审批手续不完备, 中间检查记录和试验记录不完善情况。
6、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营销审计工作中,要应从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出发,立足内审工作实际,准确把握审计工作与电力营销工作的交融点,以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于电力营销为己任,不断更新审计工作理念,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从而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