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测试范围第七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14·上海高考]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

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 能稳定遗传B. 单倍体C. 有杂种优势D. 含四个染色体组解析: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A项正确;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再是单倍体,而是含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B、D项错误;杂种优势可在杂交育种中出现,C项错误。

答案:A2. [2015·扬州模拟]下列有关遗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X H X h的个体是纯合体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一定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C. 杂种雌雄白毛绵羊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D. 含A、a、B基因的某正常二倍体绵羊,产生的配子一定是卵细胞解析:体细胞中含有多对基因时,只有每对基因都纯合的个体才能称为纯合体;如果A、a与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A、a、B基因的正常二倍体中B基因应位于X或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该绵羊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X B Y或AaXY B,产生的配子为精细胞。

答案:C3. [2015·中山统考]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空椒和抗虫棉B. 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C.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D. 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解析:太空椒、青霉素高产菌株都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抗虫棉、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的育种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番茄—马铃薯”的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D4. [2015·雅安月考]一株红花植株上开满红花,其中仅出现一朵白花,则白花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 )A. 植物发生性状分离B. 相关体细胞发生隐性基因突变C. 相关体细胞发生显性基因突变D. 相关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丢失了包含红花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解析:若发生性状分离,会在子代个体组成的群体中表现出来,而且呈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所以,一株红花植株上,仅出现一朵白花,不属于性状分离;白花出现的原因往往是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即相关体细胞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突变为Aa,也可能由Aa变为a。

答案:A5. [2015·自贡模拟]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由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B. 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辈中一定有该病的患者C. 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D. 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为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人类应提倡优生、优育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均可导致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致畸药物导致的胎儿畸形是先天性疾病,但因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变化,故不一定是遗传病;根据遗传规律,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患者,其祖辈(包括父母)可能是携带者,并不一定是患者。

答案:C6.[2015·淮安调研]某种群中EE、Ee、ee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多代选择后三种基因型频率最可能是(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基因型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低,产生的后代就少,基因型为ee的个体繁殖成功率高,产生的后代就多。

答案:C7. [2014·上海高考]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 交换、缺失B. 倒位、缺失C. 倒位、易位D. 交换、易位解析:①过程使该染色体上的基因F与m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180°倒转,因此该过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②过程使染色体缺少了基因m所在的片段,但获得了一段新的片段,因此该过程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C项正确。

答案:C8. [2015·四川联测促改测试]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

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种群的基因种类增加B. 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C. 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D. 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解析: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种群的基因种类数不变;该植株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也可能含2个A基因;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即1/6AA、1/6a、1/3Aa、1/3A;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3×1/6×2=1/9。

答案:D9.[2015·石家庄二模]下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 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解析:细胞癌变是细胞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据图知,细胞癌变是4处基因发生突变累积的结果;发生突变的基因不是位于等位基因的位置,故不是等位基因;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答案:B10.[2015·琼海模拟]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

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A. 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B. 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C. 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D. 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解析:变异的时间越早,对植株的影响越大。

A、B、D选项所述情况,不会出现半红半白的现象。

只有发育成该花的花芽部分细胞的C基因发生突变,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11. [2015·江南十校联考]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解析: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导致二者都增强或者都减弱,如果一方单独增强或减弱,则会造成另一方的消亡。

答案:C12. [2015·苏北四市质检]萝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利用萝卜和甘蓝作为材料经以下不同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可育的组合是( )①萝卜×甘蓝→F1植株②萝卜×甘蓝→F1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植株③萝卜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植株×甘蓝→F1植株④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萝卜和甘蓝之间有生殖隔离,所以其杂交后代(①)不可育,但是染色体加倍后(②)就可育了。

③得到的是异源三倍体,也不可育。

萝卜与甘蓝经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④)是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

答案:C13. [2015·安庆模拟]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 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B14. [2015·合肥二检]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 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 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 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D. 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解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结合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基因突变不能直接观察到。

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答案:B15. [2015·宿州、亳州一检]下列各图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图①②表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染色体结构变异B. 图③细胞发生的变异可使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加C. 图④过程中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D. 图②③可能属于可遗传变异的同一种类型解析:图①②分别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易位,A项正确;图③可能发生的是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的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可使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增加,B项正确;图④过程中主要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C项正确;图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③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项错误。

答案:D16. [2015·中山统考]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 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 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解析:自然选择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因此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此种群密度的变化会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影响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答案:C17. [2015·温州模拟]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B.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均属于基因突变D. 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后不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囊性纤维病是由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的,体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直接控制;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后,仍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