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楷书作品赏析举要
八 薛稷
薛稷(649-713),字嗣 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 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 少保”。其书得于禇者为多。 唐人说:“买禇得薛,不失其 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 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 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 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其 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 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 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 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九
颜真卿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 西)人,曾任平原太守,世称 “颜平原”、“颜鲁公”。他 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 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 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真书雄秀端庄,用笔浑厚强劲, 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 与捺略粗,大气磅礴,多力筋骨, 具有盛唐的气象。 传世楷书墨迹有《竹山堂 联句诗帖》、《告身帖》;碑 刻有《多宝塔碑》、《东方朔 画赞碑》、《勤礼碑》、《麻 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 《元结碑》等。
十一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 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 上,努力革新,用传统技法去进 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 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 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 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 劲、晚年沉著。 其楷书代表 作有《祭黄几道文》、《前赤 壁赋》、等。苏轼的书法,后 人赞誉颇高,有"本朝善书者, 自当推(苏)为第一"(黄庭坚 语)。
六 钟绍京
字可大,虔州赣(今 江西省)人,钟繇后裔, 初为司农录事,拜中书 侍郎,参知机务,进中 书令,越国公。 钟绍京收藏二王、禇 遂良真迹有数十百卷, 故有书“字画妍媚,遒 劲有法”,传世笔迹有 《升仙太子碑阴》。另 有《灵飞经》小楷刻帖。
七 楮遂良 字登善,钱塘(今杭州) 人(596-658) ,祖籍河南。 官至吏部尚书,封河南郡公, 世称“禇河南”。他的书法 融 欧、虞为一,方圆兼具,波 势自然,结体较方,比欧、 虞舒展。用笔强调虚实变化, 节奏感较强,晚年益发丰艳 流动,变化丰富。唐人评其 书风“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碑 刻有《伊阙佛龛碑》、《孟 法师碑》、《房玄龄碑》、 《雁塔圣教序》、《同州圣 教序》。墨迹有,《枯树 赋》、《倪宽赞》、《大字
四
智永
智永, 陈、 隋间的书法家。 晋王羲之的后裔。 名法极,山阴 (今浙江绍兴) 永欣寺僧,人称 “永禅师” 智永继承祖 法,书艺精湛。 所书《真草千字 文》有墨迹本和 刻本传世。
五 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湖 南长沙)人。他是由陈入唐 的书家勤奋好学,“博览经 史,尤精三史”,颇有时名。 《宣和书谱》认为欧阳询 书为翰墨之冠。 欧阳询的代表碑刻有 《化度寺碑》、《九成宫醴 泉铭》、《黄甫君碑》、 《房彦谦碑》等, 他留下的书法墨迹有 《梦奠帖》、《卜商帖》、 《张翰帖》等。
三 王献之 王献之( 344-386 ),字 子敬,官至中书令,人称 “王大令”,自幼从父学书, 与 父 并 称 “ 二 王 ” 。 他继承并发展了张芝、王羲 之的书法衣钵。并一改当时 的古拙之风,用笔英俊豪迈, 饶有逸气,赢得了 " 破体 " 之 誉。存世;小楷有《洛神赋》 刻本,因残存十三行,故也 称《十三行》。
二
王羲之
王 羲 之 ( 303-361 ) , 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官 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 军”。 王羲之书法学卫夫人、 张芝、钟繇,一变汉魏以 来的质朴书风,创为妍美 流便的新体。有“书圣” 之称,书法特点是奇而正, 雄而逸,健而美,无一偏 之弊。 其书真迹无存,传世作 品散见于宋以来的刻帖, 楷书有《黄庭经》《乐毅 论》等。
苏轼墨迹《前赤壁赋》
苏轼墨迹《祭黄几道文》
Hale Waihona Puke 十二 赵孟頫 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 祖十世孙,元代著名书画家。 赵孟頫的作品洋溢着高贵、 温和、典雅的气息。其书风 不仅笼罩整个元代书坛,同 时还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明清 两代书法,是继王羲之、颜 真卿之后在中国书法史上又 一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赵体传世楷书名作有 《三门记》、《胆巴碑》、 《妙严寺记》、《仇锷碑》 等;小楷有《道德经》、 《洛神赋》等 。
历代名家楷书作品赏析举要
一 钟繇 锺繇(151—230) 。字元 常,颍川长社 ( 今河南长葛东 ) 人,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博采 众长,融会贯通,形成由隶入 楷的第一代新面目,与张芝、王 羲之齐名,并称“锺张”、 “锺王”。梁武帝萧衍评其书: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 间茂密,实亦难过。” 真迹早佚,所存《宣示 表》、《贺捷表》、《荐季直 表》、《丙舍帖》等,皆为后 人摹刻。
十 柳公权(778-865) 柳 公 权 ( 778-865 ) 字 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书法以楷书最 著,上追魏、晋,下及初 唐诸家,又受到颜真卿的 影响,,创造了自己的柳 体,其遒媚劲健的书风, 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 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 的称誉,人称颜柳。 柳公权传世碑刻有《金 刚经刻石》、《玄秘塔 碑》、 《神策军碑》 《冯 宿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