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代书法名家

历代书法名家


黄庭坚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宋)--王安石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晚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书法萧 散简远,深得晋宋间人用笔之妙 ,常为土大大所仿效。 《椤严经 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 正书,凡二接,经文计七十二行 ,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 椤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 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 ,从闻思修。此卷,于正书中间 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 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并无 缭乱之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钟繇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王羲之
❖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 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 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 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 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 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 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 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 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 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 高度。
米芾代表作
❖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 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 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其书 写风格最近《兰亭叙》,富 于变化,挥洒自如,法度整 然而又时出新意,潇丽、超 逸的意趣流露于笔端,形成 了米芾独特的风格。《蜀素 帖》是传世米帖中,唯一书 写在丝织物上的行书作品。 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笔法 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 之的笔意
苏轼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宋)--米芾
❖ 米芾(1051-1107),字 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 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 宫”、“米颠”。宣和时召 为书画学博士。元章天资高 ,能诗文、工画,山水人物 自成一家,世称“米家云山 。”擅书法,工楷、行、草 、篆、隶诸体,以行书成就 高。其与苏轼、黄庭坚、蔡 襄并称“宋四家”。传世名 迹颇多,如《苕溪诗帖》、 《蜀素帖》、《虹县诗卷》 、《吴江舟中诗卷》及《珊 瑚帖》等
吴昌硕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近代)--李叔同
❖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 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 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 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 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 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 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 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 ,晚号晚晴老人。1913年受聘为 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 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 、图画教师。
历代书法家--智永
❖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 姓王,为王羲之七世孙。王徽之 之后。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住 永兴寺,人称“永禅师。”闭门 习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 八百本,分送浙东各寺。所退笔 头满五竹簏,埋作“退笔琢”, 索书者踏破门槛,用铁皮裹上, 谓“铁门限”。智永传世代表作 是《真草千字文》。书法法度谨 严,尤其草书是后人学习草书标 准范本。米芾评曰:“智永临集 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欧阳询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唐朝)--褚遂良
❖ 唐 褚遂良 孟法师碑 褚遂良,(596-658),字 登善,杭州钱塘人。官至中 书令,封河南郡公,进郡公, 人称“褚河南”。其书初学 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 终法二王,自创一格,是继 欧,虞之后又一书法大家。 曾提出“锥画沙”等著名论 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祝允明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清)--邓石如
❖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 ,原名琰,字石如,号 顽伯,完白山人,因避 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 。出生寒士之门,祖辈 的“潜德不耀”的人品 和“学行笃实”的学业 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 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 之功
邓石如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清)--吴昌硕
❖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 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 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 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 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 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 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 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 中融汇变通。
❖ 祝允明(1460--1526),字希 哲,因右手生有六指,自号枝 山,又号枝指生,长州(今江 苏吴县)人,少时诗文清畅, 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称“ 吴中四才子”,在绘画方面, 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誉满 书坛,称 “吴中四名家”。 书学深厚,真、行,草诸体 皆能,尤擅草书,被称为“ 明代草书第一人”,有“拔 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 三吴。”之誉,传世墨迹有 《手札》《饭苓赋》等。
魏碑欣赏五
❖ 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此 魏普泰元平(531年)十月 刻。清包世臣跋:“此帖骏 利如《隽修罗》,圆折如 《朱君山》、疏朗如《张猛 龙》、静密如《敬显隽》。” 康有为跋:“化篆、分入楷、 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 然遒原精古,未有比肩《黑 女》者。”此志集雄健、轻 灵秀逸、含蓄为一体,其艺 术水平之高,鲜有匹敌。代 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就。
魏碑欣赏一
魏碑欣赏二
魏碑欣赏三
魏碑欣赏四
张猛龙碑解说
❖ 《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 年(522年)正月立。楷书。 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是 北朝碑刻中最有代表性的碑 刻。自古以来为书家推崇。 清杨守敬评:“《张猛龙碑》 整练方折,碑阴则流岩奇 特”。又曰:“书法潇洒古 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 出唐人者以此。”赵函谓此 碑:“正书虬健,已开欧、 虞之门户。”结体跌岩起伏, 妙不可言。在魏石中应首屈 一指。
柳公权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宋)--黄庭坚
❖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 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 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 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 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 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 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 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 乃窥笔法之妙。”
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
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
评价。
李斯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钟繇
❖ 三国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 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 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 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 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 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 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 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 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 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 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 《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 “纸墨奇古,笔法深沉。”《三 希堂法贴》以此冠首。
历代书法家(元)--赵孟頫
❖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 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 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 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 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 ,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 ,谥文敏。擅长篆、隶、楷 、行、草各体、冠绝古今。
赵孟頫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明)--唐寅
王献之代表作
魏碑的概念及特点
❖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 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 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 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 魏碑体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 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 ,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 审美价值。 总体来说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
王羲之代表作一
王羲之代表作二
历代书法家--王献之
❖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 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 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 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 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 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 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 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 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 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 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 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颜真卿代表作一
颜真卿代表作二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 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 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 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 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 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 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 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 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 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 《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 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 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 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 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 “明四 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 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 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 ,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 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明)--祝允明
历代书法名家及 作品赏析
(先秦至近代)
❖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 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 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 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 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 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发 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 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 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 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 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 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