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的“拜金主义”
摘要:拜金,人们永远争执不休的话题。
毁誉参半的它,给了人类太多的屈辱与光荣。
每一次战争,都是对金钱的竞争;每一个奇迹,都是对金钱的倚重。
他也是一个政党腐败的开始,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之一。
关键词:拜金主义;腐败;享乐主义;危害。
一、拜金主义的含义: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持拜金主义观念的人认为:
“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与“金钱至上”等,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
二、拜金主义与腐败的关系:
腐败的基本根源是拜金主义,狂热追求追拜金主义的巨大魔力来自享乐主义。
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打倒享乐主义,才能有效地搞好我国的廉政建设,腐败思潮才能得以有力的控制。
拜金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必然反映,是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借尸还魂。
也就是以前革命先辈们所说的“糖衣炮弹”。
我国目前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建国已经60年了,国内的腐败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共产党的干部职工中总有那么一小撮腐败分子,忘记了党的誓词,淡然了命运的眷顾,辜负了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戏弄”了天赐良机。
他们坐上了党和人民给的“骄椅”,理应珍惜万分,但他们不听忠告,不服教育,敌不过“糖衣炮弹”的侵袭,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三、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享乐主义的泛滥,关键都出在“人”的身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任人为贤,选拔人才,古今之大事,某些领导干部跪倒在“金钱”与“美女”面前,买官卖官,属亲者用之,好朋者用之,“金钱”“美女”通达仕途。
天地不能辩者,高矮不知度者,正分不清者,只要居上所列之一,就能飞黄腾达,仕途坦荡,如此任人,安能执政附民?那都是些无能之之。
“千里马”不能用,“小驴子”
甚行;德才兼备者可闲,惟食只衣者可重。
可谓当今无真伯乐矣,何时止鄢!
眼穿盼明君。
这样的“官爷”择干部,后者效仿前者,受禄为官,任人为亲,更替下去,重倒复辙,只能是腐败再腐败,可叹可悲!
四、拜金主义的危害:
拜金主义危害严重。
从人的发展来看,拜金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
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执政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执政党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五、消除拜金主义的途径: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
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拜金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消除拜金主义,首先必须消除执政党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先进道德的实践者,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引领者。
消除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观念,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从制度上铲除拜金主义产生的土壤。
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要消除它,就要在全社会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
要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宣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
六、避免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的方法和途径:
1、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并设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面临拜金主义在社会上的泛滥,社会主导媒体必须担负起扬善抑恶的责任。
不仅要揭露拜金主义的丑恶现象,还要旗帜鲜明地批判拜金主义。
在社会形成鄙弃拜金主义,倡导义利并重,为国为民做贡献的社会文化氛围,以抵消拜金主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感染力。
2、学校应该主动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造思维,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避免认识过程的情绪化,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金钱。
青少年的模仿心理决定了他们积极认同那些可具模仿价值的人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推崇榜样教育,使青少年通过榜样学习树立合理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群体舆论和集体意识。
并要求老师分析每个学生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因势利导,有力保护积极群体和消极群体中的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