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作业】

人教版必修2: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作业】

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这说明美国( )A.只有走法西斯道路B.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失灵C.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D.胡佛信任新政府解析:选C 面对经济危机,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说明反危机措施失败,故选C项;A项不符合美国史实,故排除;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使美国基本摆脱了危机,故B项排除;胡佛认为新政府面对经济危机也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不信任新政府的态度,故D项排除。

2.罗斯福曾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罗斯福利用这一行政权,首先( ) A.整顿银行业B.恢复工农业生产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A 材料中“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首先在金融领域整顿银行业,故A项正确;工农业领域的新政在银行业之后,故B项错误;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整顿银行业之后,故C、D两项排除。

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选B 罗斯福的农业措施与诚信无关,故排除A项;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体现了金融诚信,故选B项;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社会救济方面,没有涉及诚信,故排除C项;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是对外贸易不诚信的表现,故排除D项。

4.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各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B.紧急救济署C.农业调整署D.全国工业复兴署解析:选D 联邦银行是为了整顿金融成立的机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为了实行社会救济成立的机构,故B项错误;农业调整署是为了调整农业生产成立的机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为了调整工业生产,实施了“蓝鹰运动”,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措施,故D项正确。

5.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D 缩减①为农业,突破口②为金融业,增加就业③为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劳资关系④为工业,即《全国工业复兴法》应在④位置,故D项正确。

6.田纳西水利工程是1933年美国政府兴办的公共工程之一。

这一措施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以工代赈解析:选D 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失业严重的问题,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7.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

为此,罗斯福政府( )A.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过剩B.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C.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D.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农产品严重过剩,价格很低,在新政中,罗斯福政府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要求农民减耕减产,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是工业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8.下表是美国某时期的经济指标表。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表中括号处的指标应是(单位:10亿美元)( )AC.黄金出口数D.失业率解析:选D 美国在1929~1933年经历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生产凋敝,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生产逐渐恢复,由此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品的价格应该上升,据此可以推断经济增长率和黄金出口数应该上升,故A、C两项错误;1933~1941年,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不是消除贸易壁垒,而是提高关税税率,一直到二战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才逐步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故B项错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罗斯福新政通过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解了就业压力,由此失业率出现下降,故D项正确。

9.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曾受到全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当时罗斯福总统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A.整顿银行,促使美元升值,恢复人们的信心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企业及下层民众获利多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D.降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促进农业生产恢复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更为严重,罗斯福就职后实践了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挽救了危机,这正是材料所说罗斯福受到全美国人的爱戴的原因,故答案选C项。

10.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B.以工代赈C.调整工业D.贸易保护解析:选D 贸易保护在当时就引发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更是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故答案选D项。

|能力提升练|11.1932年,面对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罗斯福的“试验”中,最核心的措施是( )A.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C.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救济D.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保障体系解析:选B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关系失衡,因此缓解经济危机的核心是调整生产并非整顿银行业,A项错误;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进行了新政,其中最为核心的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C、D两项都是从增加消费和社会保障的角度缓解经济危机,不是从调整生产的角度缓解经济危机的核心措施,均排除。

12.《美国百科全书》认为: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

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 ) A.金融行业风险B.生产相对过剩C.百姓流离失所D.严重滞胀问题解析:选B 根据“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可知,罗斯福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故排除A项;罗斯福与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能够有效地调节工农业生产,从而解决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故选B项;解决百姓流离失所问题的是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措施,故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没有出现经济“滞胀”问题,故排除D项。

13.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解析:选C 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14.有学者指出,虽然罗斯福与胡佛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理人,但两人有显著的区别。

胡佛是一个维护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总统,罗斯福则主张联邦政府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

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政党政治决定两者代表不同利益B.胡佛坚持自由资本主义政策C.罗斯福更加代表广大大资本家的利益D.二者就处理政府地位问题存在异议解析:选D 材料中对罗斯福与胡佛政府的不同定位可知,罗斯福总统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办法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国家资本主义。

而胡佛是坚持自由放任,故D 项最能反映二者差异。

A项错误,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只看到胡佛的政策,未涉及罗斯福的干预特征;材料中未体现C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D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一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的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处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

但是限制垄断资本的过分剥削、压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群众处境,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

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摘编自刘绪贻《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材料二:1935年5月6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

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

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

——摘编自高世楫、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项目标准”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罗斯福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政策转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政府通过这些工程……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可知,政府尽可能多地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根据材料二“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可知,政府避免失业者依赖政府救济,保证私人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可知,政府将克服危机的短期需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相结合。

答案:(1)政策转变: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