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习题集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基本知识填空1、的兴起凝结和统一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改变了传统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和书函往来的单向而又有限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传播方式。
2、在晚清就出现过等呼吁提倡白话文。
3、晚清以来的文学,在维新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的“ 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提高的“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
4、“诗界革命”始于1895年秋冬之际,倡导者为夏曾佑、、。
5、晚清以降的和为现代文学的发生准备了语言工具和部分思想资源。
6、1898年8月,()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首次高张“”的大旗,将“文言”与“白话”置于二元对立的格局。
7、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和拥护(科学)。
9、在《新青年》阵地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行思想启蒙运动,一是重新评判孔子,倡导思想自由;二是。
10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提出“一时代应有()”,“今日之文学应以()为正宗”。
11、()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年9月易名为《新青年》。
12、()年1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认为文学改良须从“”入手。
同年()月,陈独秀又在《新青年》第二卷六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上书文学革命的“”,这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
13、为了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化名王敬轩和刘半农演了一场著名的“双簧戏”。
14、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15、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提出以为文学之本。
16、文学革命的先驱们把批判“黑幕派”和“”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17、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要建设一种()文学、()文学、()文学,这显示着新文学与()的关系、与()的关系、与()的关系。
18、新文学运动中先后有()、“学衡派”()、“甲寅派”()等守旧派与新文学较量。
19、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创刊的大型学术性杂志《学衡》。
20、《甲寅》由主编,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
21、文学研究会,()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如周作人、()、()、叶绍钧等。
会刊《小说月报》,宗旨是联络感情,增进知识,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
认为不能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要将文学当作于人生很切要的工作来做,表现社会问题,反映现实文学研究会同人认为“将文学当作(),现在已经过去了。
”他们相信文学也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
称“为人生派”。
有“”和“” 这两种小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比较流行。
文学研究会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写法上倾向于( )。
22、创造社于()年()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田汉、张资平等。
前后两期。
会刊《创造季刊》。
以浪漫抒情为主要创作特色。
称“为艺术而文学”的新文学流派。
主要倾向于,有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
23、1926年《》创刊后,创造社进入了它的后期,成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
24、胡适在《论新诗》中提出过“”说,认为新诗要摆脱旧诗词曲的束缚,不但要用白话,还应不拘格律,向自由诗发展。
25、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来概括新文学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
26、1918年底到20年代初,周作人先后发表了《》、《思想革命》、《平民文学》等文章与论著,主张新文学要以人道主义为本, 1923年,周作人出版了评论集《》进而要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
27、现代文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现代化;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焦点集中在( )上。
28、1921年,周作人发表题为《》的文章,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1、《新青年》2、“五四”新文化运动3、“五四”文学革命4、三大主义与八事5、“学衡派”和“甲寅派”6、文学研究会7、创造社8、新月社9、湖畔诗社10、语丝社三、选择1、胡适在下列哪部作品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A、《易卜生主义》B、《文学改良刍议》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历史的文学观念论》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我之文学改良观》 D.、《论古文白话之消长》3、现代最早发表的白话新诗集是《尝试集》,它的作者是()?A、郭沫若B、鲁迅C、俞平伯D、胡适4、胡适在()提出“八不主义”A、《文学革命论》B、《人的文学》C、《论新诗》D、《文学改良刍议》5、文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年B、1921年C、1922年 D、1924年6、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
A、《创造日》B、《创造周报》C、《创造月刊》D、《创造季刊》7、“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A、湖畔诗社B、创造社C、浅草社 D、新月社8、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口号的是()A、茅盾B、鲁迅C、李大钊 D、胡适9、在发刊词中提出“论究学术,闻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复古主义流派是()A、甲寅派B、学衡派C、国粹派D、礼拜六派10、提倡复古读经,压迫学生运动的复古派人物是()A、吴宓B、梅光迪C、章士钊 D、林纾11、在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时,有两篇文言小说《荆生》和《妖梦》用影射的手法向新文化运动进行攻击,这两篇小说的作者是()?A、章士钊B、林纾C、梅光迪 D、吴宓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过一次发生在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间的著名论争,即“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论争主要发生在()?A、胡适与陈独秀之间 B、鲁迅与陈独秀之间C、李大钊和胡适之间D、鲁迅与李大钊之间13、创造社活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它以哪一年为界线?()A、1925年B、1926年C、1928年 D、1924年四、简答:1、中国现代文学是怎样发生的?2、近代诗文界革命为何不能产生如“五四”文学革命那样的影响?3、《新青年》阵营有哪两方面的思想启蒙实践?4、《新青年》杂志的出现为什么成为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的重要标志?5、“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的一个过程?6、“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进行过哪些文艺论争?7、文学革命有什么实绩和意义?8、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9、白话文学(中国现代新文学)早期的理论建设有哪三方面的内容?10、试说胡适、周作人新文学观的异同。
11、20世纪中国文学怎样分期?12、简要说明“五四”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第十七章鲁迅一、基本知识填空1、鲁迅生于,卒于,鲁迅原名____________。
()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2、鲁迅在《》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3、()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白话小说,“颇激动了()。
它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4、《故事新编》中共收入历史小说()篇。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补天》的原名是“”。
5、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至1936年,共有杂文集()本。
6、《朝花夕拾》共()篇散文,原题为《》。
7、鲁迅有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8、爱姑是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9、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____________》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小说《风波》以____________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____________》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____________》中的陈士成等。
13、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____________》。
14、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____________》。
15、《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____________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16、鲁迅自己曾经用“____________”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7、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____________》有精彩的描写。
18、除了多种文学样式的创造外,鲁迅一生最为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精神和现实的优秀传统。
19、鲁迅开创了表现与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20、鲁迅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有两大类,即和。
21、鲁迅《祝福》控诉了封建社会父权、、、这“四条极大的绳索”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二、选择1、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这个比喻出自()。
A、《孤独者》B、《在酒楼上》C、《孔乙己》D、《伤逝》2、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
这些小说后结集为()。
A、《呐喊》B、《彷徨》C、《热风》D、《故事新编》3、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B、《孤独者》C、《肥皂》D、《伤逝》4、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其中,具有“类散文”特点的作品是()。
A、《伤逝》B、《风波》C、《故乡》D、《明天》5、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 + 才子”的批评家是()。
A、茅盾B、田汉C、鲁迅 D、夏衍6、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野草》B、《随感录》C、《热风》D、《坟》7、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B、《孤独者》C、《肥皂》D、《伤逝》8、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
这篇小说是()。
A、《故乡》B、《孤独者》C、《祝福》D、《长明灯》9、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