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甫宁 农业政策学 第一章

钟甫宁 农业政策学 第一章

税与房价纠正
农业的新贡献: 1.生态贡献 2. 文化贡献 3.政治贡献 4. 安全贡献
二、农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
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最基础的部门。
由于农业的发展,其他国民经济才得以产
生和发展。如果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农业剩余的增加,其他国民经济部门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政府通常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农业实行 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
①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粮食补贴) ②提供农业信贷服务;(邮政储蓄) ③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最低收购) ④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农技站) ⑤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退耕还林) ⑥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中储粮) ⑦实行食物分配计划。(粮票)
第一节 政策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 的行为准则。
我们有时候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 施和行动也包括在政策范畴之中。(法律 与法规的区别)
一项具体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修正构 成都是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团体和政 府机构互相活动的结果,其中政府行为占 据主导地位。
中国有一个执政党和八个民主党派。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专政领 导下的多党合作,目前除了中国共产党, 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中国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盟(中国民主同 盟)、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民进 (中国民主促进会)、农工党(中国农工 民主党)、致公党(中国致公党)、九三 学社(中国九三学社)、台盟(台湾民主 自治同盟)。
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
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三、农业的作用
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 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 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
1.产品贡献(食品、家具、衣服、药物)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 3.市场贡献(什么是市场集市,农产品市场) 4.外汇贡献(赚取外汇,国际收支,政治关系)
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中国第一产值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很重要,但产值比下降
所占比重 1987
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正确地认识农业份额下降规律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不发达经济
发达经济

可可、太谷
南非,中东,美国,农产品价格,价值剪刀差
各有极端的案例:
大萧条之前的美国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政策要素
政策主要是在信念、价值观和目标基础上 有计划的工作。他是有三大要素组成的。
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政策背景
政策目的
政策手段 政策的三大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政策科学
政策科学史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科学是一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 和发展的新兴学科。
寻租
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 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 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 额收入的机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和A.克鲁 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 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 以获得租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 俗称“寻租”。
政策科学主要研究政府行为。
就经济政策科学领域而言,要研究的是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活
动,干预哪些经济活动,怎样干预经济活动。

中国正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政
策科学还刚刚起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政策科学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要破除“政府无所不能,政府永远正确的看法”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全盘否定政府政策的极端倾向,只有不断发展我 国的政策科学,才能使我国的各项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不断科学化。
策加以补救。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其
必要性仅以市场失灵为限。
*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者说是市场 失灵),是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一、市场失灵——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 和劳务的情况。
1、资源产权不明晰或不安全 2、无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 3、外部效应 4、公共物品 5、交易费用 6、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第四节 本书框架
上篇(1-5章) 农业政策学导论 下篇(6-14章)农业政策学各论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为什么新疆的水果甜? 为什么南方的水稻一年2-3熟,北方一年一熟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农业政策市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
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其
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
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长期稳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其内涵
一、农业政策的概念、地位及作用 二、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说文解词)
种植业
①种植业 (狭义的农业)
②林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农业
养殖业
(广义)
③畜牧业 ④渔业
⑤副业
芒草
高粱
粮食生产 ↓
种植业 (粮食、经济作物) ↓
定增长。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各国政府通常
在农业的生产结构、组织形式、资源配置以及生
产要素和产品流通等领域制定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政策,一道市场中各行为主体做出符合总体利益
的决策,并保障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三节 政府、市场和农业政策

市场经济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
为弥补市场缺陷,需要政府制定必要的政
市场的缺陷
1.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2.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
产品。 3.自然垄断的存在(好还是不好)。 4.信息不对称。 5.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及其缺陷
1.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 果。
2.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本 身的成本,即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 政府干预而加于义与发展目标(山西环境,东莞) 2、部门与政府官员的腐败和“寻租”(国王的故事) 3、执法不严:监督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政府失灵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 长期住在这里
种植业、畜牧业(小农业) ↓
种植、林、畜牧、渔(课本绪论) ↓
农、林、牧、副、渔 (大农业)
一、农业政策的概念、地位及作用
一、农业的概念

最大特点: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
在一起。

其他特点:土地的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因
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的生产周期长;
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
依据政府行为影响的范围分类,一般可以 把政策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如社会政策、 技术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政策等等。
早期的资本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出来维持社会秩序以外,发对政府在社会、 经济、文化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行动。 (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大到国家,小 到社会,家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