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发展史
英国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艺术工具,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像英语一样,自它形成的那一天起,英国小说便建立了自己的规则和体系,虽东学一点,西借一点,却以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尽管英国小说起步较晚,其历史比诗歌和戏剧短得多,但它却发展迅猛,变化巨大,流传甚广,其影响和作用早已大大地超过了诗歌和戏剧。
究其原因,英国小说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特征,而且还因其篇幅灵活、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和艺术精湛而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经过无数作家的认真探索和反复实践,当代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上与它早期的雏形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英国小说的崛起完全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其小说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文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应当指出,英国小说艺术,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事实上,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同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就此而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而是与英国的社会变化以及异域(尤其是欧洲各国)文化的繁荣昌盛彼此交融的。
当然,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
这种规律和秩序不能通过抽象的、主观的或形而上学的方法来解释,而只能通过对历代小说文本的考察与研究来加以揭示和验证。
然而,在深入探讨英国小说艺术的具体特征与美学价值之前,很有必要对其历史概貌和演化过程作一番简要的概述。
作为一种公认的叙事性散文文学体裁,英国小说已经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从理论上讲,英国小说形成之日,便是其艺术问世之时。
当然,小说艺术被作家接受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评论家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但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英国的第一部小说究竟始于何年及出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是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说是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1719),也有人说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集1685)。
其实,早上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小说已端倪可察。
当时,约翰·黎里(John Lyly, 1554?-1606)、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和托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 1567-1601)等一群毕业于牛津和剑桥的才华溢的“大学才子”(University Wits)对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行反驳。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下,他们对小说这种新的文化体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并开始采用风格典雅和雕琢华丽的散文语言创作叙事性作品,从而翻开了英国小说历史的第一页。
黎里的《尤弗伊斯》(Euphues, The Anatomy of Wit, 1579)、锡德尼的《阿卡锹亚》(Arcadia, 1590)、格林的《潘朵斯托》(Pandosto: The Triumph of Time, 1588)、纳什尔的《不幸的旅行者》(The Unfortunate Traveler, 1594)和托马斯·迪罗尼的《纽伯雷的杰克》(Jack of Newbury, The Famous and Worthy Clothier of England, 1597)等作品都体现了小说的艺术特征。
它们不仅在题材上变化显著,而且在形式、结构和语言上同当时的诗歌和戏剧大相径庭,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颇有发展潜力和备受读者青睐的文学体裁。
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罗曼司和现实小说两大类,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生活。
当时英国的散文叙事作品似乎获得了一种崭新而又绚丽的文体,尽管它作为叙事文学还显得不够成熟。
然而,“这类作品在当时与那些适应飘忽不定的语言和读者见面时肯定具有近似于魔术般的效果,因为它不受音步的限制。
”②显然,16世纪末的“大学才子”是英国小说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尽管16世纪末在英国文坛勃然兴起的“小说热”只延续了大约二十年时间,但“大学
才子”们的创作实践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小说发展史
19世纪文学发展第一个高峰浪漫主义小说时期
华盛顿.欧文《纽约外史》第一本有美国人所著,引起世界好评的著作
《见闻札记》
詹姆斯.库珀擅长写站长历史小说,海洋冒险小说,边疆冒险小说
《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红海盗》《舵手》《猎鹿者》
爱伦.坡美国“怪才”,一生写作70余部小说
心理分析小说《泄密的心》《黑猫》
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
侦探小说毛格街血案》、《玛丽·罗杰疑案》、《窃信案》《金甲虫》(杜宾主人公)
霍桑《红字》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
梅尔维尔《白鲸——莫比迪克》(美国海洋小说)
南北战争时期的废奴文学: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世纪中后期)
马克.吐温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
《汤姆.索菲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威廉.豪威尔斯《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亨利.詹姆斯《野姑娘》西方现代分析小说开拓者
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作品结尾往往出人意料
法兰克.诺里斯
此时的美国文学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20世纪初期美国的现状
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了垄断资本主义,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人们的思想复杂化,心里不平衡加剧,对社会的反抗心思日益强烈,对前途的期待和幻想破灭后的绝望
20世纪初年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为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铺平了道路《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故事,怀揣美国梦,最终幻想破灭
打破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转向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杰克.伦敦“北方故事”系列之《热爱生命》(以美国北部荒凉的阿拉斯加为背景,写一批淘金者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与自然抗争奋力生存的故事。
用粗犷质朴
的笔法,描写奇异荒凉的自然景色,塑造了一群不愿在城市里生活,诚挚
的将自己投入到自然之中的淘金者形象。
)
“南方故事”系列之《野性的呼唤》(巴克原是南部法官家的一条狗,
多年的优裕生活造就了巴克的优雅温驯。
巴克命运的转折点在于他被
法官家的工人偷偷以一百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狗贩,并被辗转送往了
北部的阿拉斯加,被淘金者用作运输工具。
巴克从温和舒适的南方来
到荒凉野蛮的北方,他亲眼目睹北部人与人,狗与狗之间的生存斗争,
领悟到了弱肉强食的生存道理。
他开始变得只顾生存不求道义,变得
凶残,野蛮,狡猾。
祖先的本性在巴克身上一点点的展现出来。
后来,
他打败狗群原来的首领,成为新的首领。
在一个月夜,远处的森林传
来狼的呼唤,巴克跑向森林深处,带领一群狼开始了荒原生活。
)《马丁伊登》(讲述了一个美国艺术家追寻美国梦最后幻想破灭最终自杀结局的悲惨故事)
1902-1912十年间的揭丑派运动
以额普顿辛克莱的《屠场》的黑幕报导小说,深化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这些作家被称为
“MUCK-RACKERS”耙粪的人,又称为黑幕报导者。
20世纪20年代美国“第二次文艺复兴”美国小说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章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的影响了美国社会,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冲击极为剧烈。
一战后的十年,是美国青年历史上“爵士的一代”,他们对战争对社会怀有仇恨心理,对美好未来的幻灭感充斥内心。
(1)战争小说
多斯帕索斯《三个士兵》康明斯《巨大的房间》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战争题材的小说拓宽了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南部小镇上的
人们,而是塑造了一群士兵形象。
(2)反映战争对人的精神创伤,表现一代人悲观失望情绪的小说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福克纳《士兵的报酬》(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精神创伤)
这些小说反映了战争之后,人际关系的倾斜,传统价值观念的错误,其原因在
于人们现实生活变得颓废。
(3)揭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过程中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失落后的绝望。
展现工业化洪流对小城镇的冲击,大城市的矛盾加剧,塑造了一批小资产者的
形象。
辛克莱路易斯《大街》(20世纪美国社会的缩影,物质生活的优裕与精神生活的
空虚,新兴小资产阶级的恶习)《巴比特》(展现美国社会风习的丑恶与资产阶
级的市侩)
德莱塞《天使望故乡》(描写青年一代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的文学创作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用典型的西方意识流创作手法,用跳跃式的情节结构来描写西方贵族阶级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