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A.持续时间比较长B.波及很多国家C.社会矛盾加剧D.影响众多领域【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罗斯福实施新政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
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
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C.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消除了存在的矛盾D.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依据“不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项符合题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经济大危机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多亿美元”,此段材料说明经济危机()A.持续时间长B.影响范围广C.造成的破坏大D.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和题干“物质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多亿美元”可知,此段材料说明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大。
1929年——1933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
故C符合题意。
持续时间长,指从1929年——1933年,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A不符合题意。
影响范围广,指从美国涉及到世界,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B与题意不符。
影响深远,指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德国和日本赶上法西斯道路,但题干中没涉及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D.恢复了工业和生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可知,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策调整,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故C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故A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新政的实施恢复了工业和生产,但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6.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B.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危机再次发生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D.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故A符合题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表述错误,故C不合题意;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是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但不是其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7.在罗斯福新政中,由政府出资推行一项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规范企业行为B.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D.整顿金融体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措施,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故C符合题意;规范企业行为、调整农业政策、整顿金融体系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8.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根据这一法案而实施的田纳西河工程综合治理是当时由国家兴办的最大的一项工程,包括内陆水道、大坝、生产化肥、植树造林等内容。
此项工程()A.限制了农业生产B.加强了工业调控C.恢复了银行信用D.增加了就业机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政府扩大投资兴办公共工程,从而扩大了就业,并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A项与所学矛盾,当时农业也出现了生产严重过剩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B项加强了工业调控是调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C项恢复了银行信用属于整顿金融业,与题干主旨不符。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生产过剩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D.缩减农业产量,实行政府补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不属于核心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哪一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削弱了政府的权力D.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恢复了国家经济。
苏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恢复了国家经济,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所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背景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D.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工业复兴法》即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的,罗斯福新政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内容是()A.整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调整农业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可知,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整。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B。
13.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以及材料中“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的信息,说明失业人数比较多,得出结论是大危机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选项A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时间不相符;选项B罗斯福新政实施后不会出现材料中大量人员参加招聘,不符合题意;选项 C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历史史实。
故本题选择D。
14.下述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消除经济危机B.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C.新政增加就业的措施是整顿农业D.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