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
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
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
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
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
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
备教材就是深入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本身;备学生就是心里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备教法就是针对不同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备自己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调动自己的情感。
信息技术如此重要,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
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
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目标的。
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
我们所关心的不只是什么时候使用计算机,更关心的
是用它干什么,实现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这就是一堂令人拍案叫绝的整合课。
除此之外,我觉得有的老师很善于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技术手段,真正能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这些做法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我心目中的好做法:
(1)教师得备好课,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不脱离教材,依据教材、学生特征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教法。
(2)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必须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课堂是学生的主人,要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写,课堂因学生的活动而精彩。
(3)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4)在关键环节、或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是多媒体技术在关键时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觉得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利用多媒体时首先应该要考虑能否利用信息技术学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有学,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营造一种有效的信息化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