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的反思和总结

培训的反思和总结

培训的反思和总结
1、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一直持观望态度,教学与课改相分离。

高考没有实质性变革,升学率仍然是第一位的,新课程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年年培训只是走走形式,根本不能落实到教学中。

2、新课程理念不能融入平日的教学,新课程目标不能落实到位。

新课程到底应该怎么教,没人给我们提供一种可供效仿的操作性强的模式,仅仅有理论的阐释毕竟单薄。

对教学方式的理解也流于肤浅。

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学生围坐在一起,有了这种形式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了,至于学生是否运用这种方式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学生合作的程度如何,却并不注重,重点难点依然以灌输为主。

3、整个教育系统的监督评价机制依然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的核心和标准。

这就促使老师的眼睛只是盯在分数上,“只要分数高,其他全不要”,所以在高考的巨大阴影里,新课程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如培养学生考试能力来得更实惠。

甚至有人说应试教育搞的好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五年来,教学缺少实质性变革,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情况在全省是普遍现象。

这里有教育管理者的责任,也有我们普通教师的责任。

正因如此,今年的培训才完全不同以往,用刘校长的话说“是一次教育的拨乱反正”。

以下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收获。

首先从教育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情商高、智商高、品德高、能力高,学生没有“良莠”,只有差异。

某个人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只要发现他的优点特长,并加以培养,一定可以成人成材。

这恰恰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

其次培训使我转变了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新课程理念置换了以往的陈旧思想,增强了我的学生意识和课程意识。

今后
要紧紧抓住新课程的目标上课。

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次培训中专家的讨论、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视频展现,老师终于有疑可解、有章可循,有模可仿。

这些真实可感的案例、教学中的细节,使我深刻认识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和建设的过程。

在今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打破落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怎么做;教学过程中不再只关注重点、难点和考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索什么地方打动了学生,什么方式学生最喜欢;课后把研究怎样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任务和核心。

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本学科专业,都要时时处处加强自己的学养,这次培训会让每一位教师记忆深刻,让接受新课
程的学生受益终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什么样的人,怎样树高
素质的人,是我们教育者肩上的重任。

让我们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共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