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規知識安全距離
在安規所有名詞當中,安全距離是出現頻率極高的名詞,其涉及到幾乎所有的安規章節.所以,保證了安全距離的足夠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產品的其他性能.
一.安全距離根據各種傳導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a.爬電距離:帶電体沿絕緣物表面到達另一帶電体或導体的最短距離
b.電氣間隙: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空間最短距離.
c.穿通絕緣距離:帶電体之間或帶電体与導体之間的直線最短距離.
二.安全距離的具体數據要求:
三.對于工作電壓小於或等于250V的情況下,金屬部件間穿通絕緣距離,如果是用附加絕緣的不應小於1.0mm,如果是用加強絕緣隔開的, 不應小于2.0mm.如果是以云母或類似鱗狀材料以外的薄片結構來施加絕緣,則用:
對附加絕緣,至少有二層組成,并且其每層都能經受
1250V/1min的耐壓測試.
對於加強絕緣至少有三層組成,并且其任兩層都能承受
3750V/1min的耐壓測試.
四.對於印刷電路板上導電圖形,只要電壓應力的峰值沒有超過下述
值,則安全距離依下述.
如電壓應力小于100V/mm,其最小爬電距離為0.5mm.
如電壓應力大于100V,則按(二)中規定.
五.安全距離的測量應在其最不利的時機測量:
對內部部件施2N的力
外殼則施加30N的力.
運動部件應停止在最大利的位置上.
接線端子和易觸及金屬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要在將螺釘和
螺母盡可能擰松的情況下進行測量.但相對電氣間隙可減少到
(二)中規定的一半.
狹孔或開口處必須用標準力探入,以各種角度測試.
凡標準指可觸及的地方都被認是金屬部.
六.凡涉及到絕緣方式的不適合于UL及JIS規格.
七.UL另加規定,非防火級(V-0)材質与帶電体之間距離應大于12.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