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必修二物理学史

高中必修二物理学史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整理第谷的观测数据,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几个铅球)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他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利用他的运动定律把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对它的引力联系起来了。

他还认为这种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间,从而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

拉普拉斯,米切尔指出黑洞。

牛顿吸收了欧几里得的数学,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的运动理论和实验结果,还包括惯性概念,笛卡尔的动量守恒,惠更斯的向心力,等等。

在科学方法上,他以培根的实验归纳方法为基础,又吸收了笛卡尔的数学演绎体系,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和笛卡尔、惠更斯等已经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等一系列科学概念代替了古希腊人模糊不清的自然哲学概念;牛顿的功绩是,再把他们系统化的同时贡献出两个相关概念,“力”和“质量”。

他把质量与重量区别开,并把质量分别与惯性和引力相联系。

牛顿综合了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形成了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体系。

法国科学家科里奥利扩展了这一基本思想,明确的把作用与物体上的力和受力点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叫做:力的功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贡献:迈尔,焦耳,赫姆霍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