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命题研究(2017年8月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命题研究(2017年8月 )
用的良好学风。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学科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与高考的对接;
二、深入研究高考命题的规律
(一)解读考纲 (1)知识内容(内容领域、考点)
(2)能力要求(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能力) 语文《考纲》 内容领域(知识点)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对比考纲,关注变化
关注内容增减的变化。 关注能力要求的变化。 关注题型示例的变化。
11
16年理综物理部分考试说明的变化
15年考点表述 16年考点表述 变化说明问题
匀 强 电 场 中 的 电 匀 强 电 场 中 的 电 1. 要求对公式 E=U/d 及 E=U/dcos 的理 势差与电场强度 势差与电场强度 解 变 深 ; 的关系:要求Ⅰ 的关系:要求Ⅱ 2.关注几何法计算。 气 体 实 验 定 律 气 体 实 验 定 律 1.对公式 PV/T=K (常量)的计算作要 要求Ⅰ 要求Ⅱ 求 ; 2.关注气体实验定律的交叉应用(原 来是单个定律独立使用)。
18
(2)引导学生掌握答题范式或术语
评卷老师的“偏爱范式和术语倾向”。 所谓“范式”,就是解题的过程和步骤的规范的格式。理科 的计算题都有范式,理科的解答题和文科的简答题也有一定的格 式,即我们常说的先答什么,再答什么,最后总结什么。 所谓“术语”,就是为学科而产生的专用词语、为学科教学 产生的专用词语。
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素养立意。
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贴近现实及热点,贴近学 生生活,突出考察用学科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转向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强调考生有自己的理解。
(二)高考命题‚四个要求‛ (1)把考生平时的阅读、见识、视野和知识积累考查出来;
——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三)命题要求体现‚一点四面‛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2、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3、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
4、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
启示:
高考试题的新情景引导我们把教学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联 系在一起,需要教师及时拓展、更新课程资源,让学科课 程增添生活的元素和时代的色彩。 引导考生对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实际的关注,提倡学以致
‚看‛答案
认真研究高考参考答案与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
要求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思路 和方法。 • • • • 看答题的角度 看知识的运用 看语言的表述 看评分的细则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19
(四)强化‚三种意识‛
考点意识 题型意识 得分意识
对于每一个考点,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考查的比重,通常有哪些题 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怎样解答,高考评分细则如何。
12
(三)研究考题,把握规律
做法:一“做”、二“比”、三“找”、四“看”
13
‚做考题
• 不能仅仅把高考题当做一般练习题,而是研究的标本。
高考研究的主要视角:
一看材料维度; 二看题型变化;
三看知识广度;
四看能力要求;
‚比‛考题
还原命题双向细目表——找变化、抓侧重 对比历年高考试题 ——找共性、找趋势 对比相同考点试题 ——找规律、找变化 对比不同考卷试题 ——找特点、找风格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引导学生明确采分点
评分细则的作用有二: 一是对评分标准的细化和补充。 二是制定明确的采分点。 一般来说,评分的基本单位是1分,但大多数试题赋分 都不止1分,这就需要明确规定采分点。如果一个试题赋分为3分, 那么可能这个试题的答案从3个方面解答,或分3点解答,或分3 个步骤解答,或由3个层次解答,或需3句话解答。评分细则就要 把这些东西都量化出来,具体规定下来。 考生了解了采分点原理,在解答时大致就知道了该答 什么、该如何答。只有针对采分点,才能得满分。如果是一个3 分题,考生只答了1个方面,或1个点,或1个步骤,或1个层次, 或一句话显然是不行的。一般来说,宁可多答,不要少答。
命题正式期 (入闱命题及研磨阶段)
3月左右 命题专家 (1)“入闱”后进行“胚 题”的打磨. (2)修改、调整试题,组 成套题,套卷。(循序渐进 或由难而易,由大题到小题) (3)资深专家审查(挑毛 病、审错误) (4)请中学教师做题。( 测难度、测时间、看分量) (5)最后调整、校对定稿
(一)高考命题‚三点特点‛
(2)把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正确价值选择和判断考查出来;
(3)把考生的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所见、所思考查出来; (4)把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 思路考查出来;
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紧密联系中国 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 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 思考的可造之材。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 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 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 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 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命题研究
2017.8
老师的“五有”要求
心中有考纲 脑中有考题 手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 耳中有信息
第一部分:高考命题研究
一、高考命题的‚解密‛
总结分析期 命题预备期 (闱外命题阶段) 时间 参加 人员 内容
9月左右 各类人员 前段:数据 公布(所有 人) 后段:命题 得失全面分 析(命题人 员) 11月左右 命题专家 (1)修改考纲及说明 (2)确定命题思想、框 架、形式等, 制定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3)根据专长,确定命 题分工。 (4)进行“入闱”前命 题,命制“胚题”(重组 、改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