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调研报告总结创业调研报告总结现如今,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难、就业要求高等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年轻人进行创业的情形下,这股创业风也刮到了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对校内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也不乏理性思考,但关键是缺乏与之相关的条件和平台。
大学给了我们一个宽阔的舞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丰富的课余生活的机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绚丽多彩的时光。
当然这一切的精彩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虽然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但面对如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工作待遇不高、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等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校因受当地协议的制约,校内市场一直受限,未雨绸缪,待与当地村民协议制约放开后,我校校内市场将出现真空的现象,发展潜力巨大。
对此,萌发了一个新的概念——校内创业。
因而,针对“校内创业”这一新兴的概念,结合我校及周边的实际情况。
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相关访问。
从广大同学对“校内创业”的看法,对不同“校内创业”形式的认同,对校方所能提供帮助等方面开展深入的调研。
一、调查时间2015年3月19日至3月20日二、调查地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三、调查对象创业学生调查目的四、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校内创业看法和建议,对大学生校内实体店创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五、调查内容通过调查,了解了学校如何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强化学校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同时鼓励和发展校内创业,在实现学校增收的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既做到服务于有需求的学生,又能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又符合学校培养大学精英人才的目标,实现多赢局面。
对于“无锡商院在校大学生校内实体店创业”的调查,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调查环境,有广大同学们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使在调查对象有合理的选择,调查方法上有了很好的指导,让调查的过程更加的顺畅,调查的结果及建议具有更好的实际参照作用。
(一)在创业打算方面,我提出以下问题是否接受校内创业的想法:60.6%的人选择了接受,18.2%的人选择了若有平台会选择参加,而有7.6%的人选择了校内创业实行的可能性不大,只有13.6%选择了没有想过。
如果一个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行为仅只是作为个人选择的话,那么高达86.4%的在校大学生考虑选择创业就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了。
(二)创业方向由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实体店创业的经营类型、需要店面的面积以及店面的租金接受范围,在经营过程中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进货渠道,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大学生对实体店经营的想法。
通过分析,可以看选择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这些都可以表明他们的选择是比较谨慎。
(三)对校内实体店创业所面临的问题1、创业指导方面⑴是否希望我校开设创业指导的课程选择肯定的有84.8%,而选择否定的只有15.2%。
⑵开设哪种形式的相关指导课程47.7%的人想请成功人士讲授经验,有26.5%的人选择请专业老师指导,定期开设相关的讲座有18.2%。
2、培养能力方面希望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78%的人选择了亲生实践能力,78%选择了与人沟通能力,66.7%的人选择营销策划能力,65.25的人选择了创造性思维能力,57.6%的人学习分析能力,52.3%的人选择推销能力。
从问卷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还是较认同校内创业认知。
这与现在大学教育逐渐和社会挂钩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百态变幻莫测,与时俱进是大学生应有的素质。
面对当今社会给我们大学生的压力,“创业”是一个重要出路,无论是与人合伙或独立门户,都体现了大学生们对拥有自己一番事业的渴望,对创业充满期待,对展现自我风采怀有很大热情。
这一现象也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身上的折射,可以说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反应,值得发展。
问卷中的许多问题不仅涉及对创业的看法,我校大学生所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以上两点原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值得肯定的,当然除了这些,也还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表现再大学生校内创业所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
在所需的创业指导上,大部分的同学还是选择需要学校在相关课程上提供帮助,同时也提出了所需课程的要求即需要专业老师和成功人士的帮助;在培养能力上,大部分同学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等还是较为缺乏的;在实体店创业意向上,对成本的开销关注度很高,对渠道的支持很是关心。
这些说明了,大学生在校内创业的宏观层面虽然有着高度的认同,但在微观层面还是略显不足,即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效资源过少,且利用余地窄,同时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外界的帮助,这是发展校内创业很大的阻碍与瓶颈。
我校大学生在校内创业的问题上,渴求外界帮助对外界的依赖就反应在渴求外界帮助上,这就是第二点的不足之处。
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在他们对校内创业的高认知与理性分析校内创业上已有很好的体现,但光有认知是不够的,这一点大学生自己也清楚明白,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参与实践就不仅要发扬自身的优势,更要有办法来弥补不足,因而,广大同学认同的这个好办法就是外界的帮助。
另外,学校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街。
纵观其他高校的文化街,繁华的背后多少有点商业因素的泛滥。
文化街不仅要成为大学生娱乐休闲的场所,而且也应该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加油站。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创业不能局限在食品、服饰等零售方面,而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优势,结合创意,开发新概念和新形式的产品。
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向创业园的负责人提交需求方案,再由创业园里的成员研讨和开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有想法的学生创造一个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提高自我,从而更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调查总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对校内实体店创业充满了激-情,他们期望从创业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创业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还是比较明智和谨慎的。
对实体店创业的意向问题中我们看到,大学生们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和市场的现状,懂得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现有承受能力,能够客观的进行选择。
但是还有部分的大学生虽然对校内创业的充满了期待,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辅导和信息等不同的情况。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作为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各学科应根据其特点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同时加大创业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当创办自己事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要始终立足于岗位创业,当前我校的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为组要内容。
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具备的资源不足,对外界依赖大,他们渴望外界的帮助。
我校大学生存在的组要问题有创业急需资金的凑集、合作伙伴的寻找;丰富的人脉关系等方面。
校方和相关的协会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在资金方面,如:设立“校内创业资金会”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在资金偿还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政策,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偿还;在店面租金方面要考虑学生实际经济状况,尽量不要以盈利为目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帮助学生做市场调查,提供学生小成本的可行性方案。
在进货渠道上,校方可以也可以作为一个供货商,为学生直接解决货源问题;校方可以帮助有创业倾向的学生在学校相关网站上发布求购信息,并且帮助学生把关;校方要通过一些渠道及时让学生了解市场最新动态等有效的措施。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报告总结2017-01-07 22:20 | #2楼有了马云、黄光裕、史玉柱等等前辈们的自主创业成功的经历,在我们现在的大学中有多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呢?带着这个疑问和对创业的好奇,我们小组做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面对前辈们的成功,身处象牙塔的我们是否能够正确的做出对未来的规划,而创业意识就是我们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是跟随前辈们的足迹,还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道路。
毕竟成功是难以复制的,我们缺乏的也不仅仅只有经验。
资金的匮乏,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会不断地对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我们以打击。
所以只有慎重再慎重!2011年03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微博)调查统计研究所、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等在北京共同发布最新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介绍,本次调查范围是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调查问卷发放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4551份。
调查显示,在校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创业辅导和实践机会。
被调查者中,76.7%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并有26.8%的大学生打算今后创业,但只有14%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辅导课程或创业大赛。
48.8%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而谈及创业指导课程内容时,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62.4%),其次是开展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市场营销。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希望经过1至3年的社会实践之后再开始创业。
74.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最佳创业时机应在经历过1到3年的社会实践之后。
同时,有14.9%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最佳的创业时机是在大学期间,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有社会阅历的人们的认可,被调查的固定工作者中仅有 4.2%的人认为在校期间为最佳创业时机。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首选志同道合者作为合作伙伴,认为资金和人脉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
55.0%的被调查者选择志同道合者作为合作伙伴,而把高学历作为选择合作伙伴标准的仅有0.6%。
83.3%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是影响创业的主要客观因素,随后依次是人脉关系、市场环境、社会阅历、政策。
调查显示,服务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
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调查显示,40.5%的被调查者愿意在大学生创业的公司就职,有16.8%的人选择不会,其余更多的人选择了“很难说清,视情况而定”!专家分析认为,这与被调查者最希望获得的创业相关服务内容也是对应的,58.3%的被调查者希望能提供资金、项目双选平台,49.7%的被调查者希望能得到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
在三个大学生创业最明显的优势“年龄”、“知识”、“政策鼓励”中,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有句广告语叫:“年轻无极限”就很好的诠释了众人的观点。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
在上文,“大学生创业调查”中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
而其次,“知识优势”的比例占到了25.4%,这一选项的比例并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