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感情真挚高考作文2014-05-17 1610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1. 考场评分标准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
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一等要求:感情真挚。
作文感情要真实自然,要有感染力,言辞恳切,能打动人,有说服力。
(2)二等要求:感情真实。
作文表达的感情具有真实性,符合情理,与文章材料内容吻合。
(3)三等要求:感情基本真实。
作文的感情基调与材料内容基本吻合,感情表现基本符合人之常情,文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真实可信。
(4)四等要求:感情虚假。
作文感情虚假,往往表现为语句矫揉造作,空发议论,言过其实,不合情理。
2. 阅卷老师判分主要尺度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
阅卷人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人眼眶发湿甚至洒泪潸然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假”之作文。
①感情失实。
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②感情虚假。
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
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3. 得分技巧考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提升在“感情”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1)巧用材料法。
文章选用材料,注意发掘材料中最能打动人感情的发光点,强化感情色彩。
(2)渲染烘托法。
文章表达某种感情时,要善于反复渲染感动人的细节,烘托气氛。
(3)情理检验法。
文章引述材料,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与人之常情、常理吻合,经得起常情、常理的检验。
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高考优秀作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关注生活,书写真情实感”近几年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大亮点。
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感情真挚”要求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1. 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即发现并领悟人间真情。
2. 坦露真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3. 升华真情要让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只是自己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去体悟真情,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热情冷却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的启悟,以丰富他们的人生。
要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必须从生活和写作两个方面努力:1. 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培养情感“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
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
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
平时,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
2. 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生活中有了真情实感,这只是为写作抒发真挚感情奠定了基础,并不一定能把这种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
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你千万别格外“较真”。
若要作文,仅靠得来的情感,不可能感动自己,更不能感动读者。
要有深层的思考,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有升华了的情感。
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感上升到深层次、高层次。
从应试的角度说,要使考场作文感情真挚,须做到以下几点:1. 对情感素材的要求(1)情要真。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
无病呻吟的感慨,大而空的口号,之所以难以激起他人的共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透着假”。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
当然,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
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
所以,作文中欲抒之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2)情要美。
真情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唯有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才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是卑俗的情感,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
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令人厌恶。
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3)情要浓。
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
因此,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2. 注意表达情感的方法技巧有时,你写的的确是你真挚的感情,但阅卷老师看了之后觉得虚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你可能不会表达你的感情。
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去表达是使作文感情真挚的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那么,有哪些方法技巧呢?(1)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文章的材料要真实,虽然创作允许虚构,但不能为了博得别人的可怜、同情而胡编乱造。
换言之,感情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矫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2)融入个体,情感浓郁。
文章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体验,至少必须感动自己,通过自我的感动,抒发浓郁的情感。
(3)融入细节,细节传情。
感情的寄托和表达需要载体,而细节则是情感的极好的载体。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更好地显现人情美、人性美。
如2009年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一位考生写了自己从早到晚忙碌的父母,晚上很晚回家生怕惊醒自己,于是便“踮起脚尖”轻轻走路,这个“踮起脚尖”轻轻走路的细节传达的情感是多么丰富,又多么感人。
(4)渲染氛围,注意蓄势。
就生活中的寻常琐事或摄取文史人物而成篇,从选材“新”这个角度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能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写景中讲究烘托映衬,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就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或者,表达感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助具体的材料、人物的描写、情感的递进达到情感的高潮,也一样动人心魄。
(5)升华主题,扩展情感。
对一事一物的情感,应该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推而广之,把局限在狭小的个人范围内的情感扩展到对民族、社会的情感上。
例如:从此,我天天到她那儿买茶蛋。
时间久了,知道她下了岗,她的女儿和我一样大。
“阿姨,家住那么远,为什么到这儿卖茶蛋?”有一次我问她。
她苦涩地笑着,那又红又肿的手无意识地将锅上的盖子压了又压。
“女儿在家门口上学,不方便。
”我剥茶蛋的手停了下来,害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
“孩子总是不了解生活……”她看着我,像对她的女儿。
“我女儿从不把我煮给她的茶蛋带到学校吃,你也是在路上就着风把它吃掉的吧?”她仿佛早洞察了我的心思,却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催促我上路。
我将茶蛋揣在大衣兜里,一刻不停留地逃走了。
原来她知道!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
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这段文字有两点值得同学们借鉴:一是考生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写触及自己心灵的、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片断;二是并不单纯地叙事,而是用自己的深切感悟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思想认识的飞跃。
如:“(茶蛋)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写作训练】题目(2014·四川)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现场作文现场诊断升格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四川考生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有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希望他的父母早日回家,希望他可以得到以前的父爱、母爱。
每天,他都会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会回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
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
小孩的心里也很沮丧,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妈妈送去上学,他只是很羡慕。
他期待爸爸妈妈快点回家,见上一面也好啊。
后来,小孩并没有再觉得遗憾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从未缺少过什么,即便自己的父母离开了他,他毫无怨言。
“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就很满足了,我不应该学着继续依赖。
”当7岁时的小孩说出了这番先解释“期待”是可以的。
但接着要说出自己的认识,并与后面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一段写留守儿童期待父母早日回家。
但叙述的文字啰唆,要修改。
后面几句说散了,可删去。
总有一种期待评卷老师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是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我想,期待在不同人的内心也是千奇百怪的,无法用固定的词语替代。
每个人都有期待的时候,期待的时间也会有长短的不同,有的甚至遥遥无期。
我认识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他每天都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为了养家糊口,父母外出打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时常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孩子很沮丧。
每次看到别人的父母送孩子上学,他总是很羡慕。
他期待着爸爸妈妈快点回家,哪怕见上一面也好啊!我期待,孩子的爸爸妈妈能早点回到他的身话的时候,谁会相信?有时候,期待中,愈是期待反而最后会打消期待的念头。
要正确对待期待,就可以使原本对某种事情达到自己心里所想的欲望换一个角度去想象,这样,期待就会像童话世界中那么美好。
我期待,小孩的爸爸妈妈早点回到他的身边。
毕竟,幼小的孩子需要你们对他的爱。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不爱他,为什么还要把他生下来?你们应该有义务给小孩慈祥的母爱,重于泰山的父爱。
“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不能选择你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
”我希望你们多为孩子想想,不要为了一时的财富,而放弃自己的孩子。
况且,你们是有义务、无条件抚养的。
有人说:天底下,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或许,你们真的有苦衷,但是你们至少也要常打电话给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