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

《国学》第四册第七课《十一真》教学设计
佛山市禅城区霍藻棉小学袁述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能掌握韵脚的概念,并熟练地在诗词中标出韵脚。

3.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韵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学习第五句。

1.引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节气歌》.
2.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过,美丽的春天也就即将过去了,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是啊,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草绿了,花开了,燕子也呼朋唤友飞回来了。

这种春回大地、燕子呢喃的情景就是:巢燕三春尝唤友,来读一读。

4.和春天相对的是哪个季节啊?(秋天)
5.中秋八月,天气渐凉,树叶飘零,居住在塞北的鸿雁南飞了,古人常称鸿雁为来宾。

所以中秋八月成为:塞鸿八月始来宾,来读一读。

6.孩子们,想象着春、秋的美景,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通过观看孩子熟悉的春天、秋天美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书中对韵句,初步感知韵句语言美。


二、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1.喜欢这样的句子吗?国学课文中有更多这样的美句,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7课《十一真》,出示课题,齐读。

2.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读课文。

3.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4.指名分句朗读,齐读。

5.孩子们,这一课的韵是什么?(真韵),快去课文中找一找和这个(en)相同或相近的韵。

6.反馈。

7.找到了韵,按我们平常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就更好听了。

8.老师带读一遍,学生打节奏齐读。

9.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韵有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每句的最后),所以也叫韵脚。

10.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韵脚的故事。

(播放视频),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11.中国的古诗是需要押韵的,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韵脚。

(《春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2.,有了韵脚,古诗读起来就更朗朗上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首古诗,两首古诗。

(设计意图:对韵的句子很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不但熟读了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杜仲体会到了用韵,初步掌握韵脚这个知识点。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孩子们,在《笠翁対韵》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对”了,孩子们,在课文中,你找到了几字对?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相对吗?讨论一下。

3.理解
①莲对菊
都是花卉,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描述是这样的:出淤泥二不染,濯清涟二不妖,所以莲通常代指清廉,菊因不畏秋霜,和梅、兰、竹并称四君子,莲、菊都是品德高尚的代名词,意思相近,因此能相对,是正对。

②风对麟
风指凤凰,传说中的神鸟,麟指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都代表吉祥美好。

③浊富对清贫
浊富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清贫是不和人同流合污而保守贫穷,意思相反,这样的对叫反对。

④渔庄、佛舍都是建筑物。

⑤松盖、花茵用比喻来形容大自然草木葱荣。

⑥萝月叟指藤萝明月下的老人,生活悠闲;葛天民指葛天氏时代的人民,生活质朴。

这都是代表单纯安详的生活状态。

⑦国宝、家珍都是宝贝
⑧金埒马古人王济用绳子穿起铜钱围的马场,很奢华,玉楼用玉
石等建筑的华丽楼台。

都是描写奢华的贵族生活。

⑨东岳巍峨的泰山有可能变成磨刀石吗?古时候,磨刀石成为砺,所以说: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做砺,那苍茫的大海有可能变成桑田吗?因此啊,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能相对吗?为什么?是啊,古往今来,宇宙的时空都是那样亘古不变,天长地久。

4.师生对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看图、听讲故事等方式,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感知怎样去对,播下对韵的种子。


四、学习吟诵
1.我们的韵文读起来美,吟起来更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吟诵。

我们复习一下吟诵的技巧:依字行腔,入短韵长。

依字行腔也就是按照字的本身读音来吟,入声字吟得短促有力,韵脚加长。

2.播放古琴版录音。

好好体会一下。

3.师示范吟诵,教学生吟诵,跟着古琴版吟诵。

(设计意图: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通过吟诵,更能体会中国国学的音韵美。


六、小结
板书:
7.十一真(zhen)
相同
韵(en )
相近
正对

( 反对
吟依字行腔入短韵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