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概念
二.统一指挥原则 ○ 统一指挥原则就是指组织中任何下级不应 受到一个以上上级的直接领导。贯彻这一 原则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切忌多头领导, 不要越级指挥,不能政出多门;二是指挥 要迅速、及时和准确,信息要畅通。
三.分工与协作原则 ○ 分工与协作原则就是指在组织设计时,按 照不同专业和性质进行合理地分工,并规 定各个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和 配合方法。这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有效 手段。
六、矩阵制
• 矩阵制是为了适应在一个组织内同时有几个项目需要完成,每一个项目又需要 具有不同专长的人在一起工作才能完成这一特殊需求而形成的。矩阵制的具体 结构如图5-7所示,其特点是,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 产品、项目、任务等划分的横向组织系统。横向系统的项目组所需的人员从各 职能部门抽调,他们既接受本职能部门的领导,又接受项目组的领导,一旦某 一项目完成,该项目组即行撤销,人员回原部门工作。
• 产品部门化的缺点主要是:第一,需要更多具有 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 第二,每一个产品分部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高 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第三,对总部的各 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产品分部往往不 会善加利用,以至总部一些服务不能获得充分的 利用。
• 事业部制的好处是:总部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 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 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企业的内部协 作;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这种比较和竞争有利 于企业的发展;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之间容易协调, 不像在直线职能制下需要高层管理部门过问;事业部经理 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面的 管理人才。
总经理
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
车间
车间
图5-6 模拟分权制结构示意图
有许多大型企业,如连续生产的钢铁、化工企业由于产品品种或生产工艺过 程所限,难以分解成几个独立的事业部。又由于企业的规模庞大,以致高层 管理者感到采用其他组织形态都不容易管理,这时就出现了模拟分权组织结 构形式。所谓模拟,就是要模拟事业部制的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而不是真 正的事业部,实际上是一个个“生产单位”。这些生产单位有自己的职能机 构,享有尽可能大的自主权,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目的是要调动他 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达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 各生产单位由于生产上的连续性,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以连续生产的石油 化工为例,甲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就成为乙单位生产所需的原料, 这当中无需停顿和中转。因此,它们之间的经济核算,只能依据企业内部的 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也就是说这些生产单位没有自己独立的外部市场, 这也是与事业部的差别所在。
总经理
市场
采购
人事
财务
甲产品部
乙产品部
工程技术
生产
会计
工程技术
生产
会计
图5-5 产品部门化组织结构示意图
• 产品部门化的优点主要有:第一,有利于采用专 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 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每一个产品部都是一个 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利润责任,这有利于总 经理评价各部门的政绩;第三,在同一产品部门 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 能部门管理更有弹性;第四,容易适应企业的业 务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
四.责权一致原则 ○ 责权一致原则是指在赋予每一个职务责任的 同时,必须赋予这个职务自主完成任务所需 要的权力,权力的大小需要和责任相适应。 有责无权,无法保证完成所赋予的责任和任 务,有权无责将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五.精简与效益原则 ○ 组织机构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 为此,必须尽量精简组织机构,包括精简人 员、部门、管理层次等。精简有利于建立良 好的沟通,减少内耗,降低管理成本,从而 提高组织效益。
• 但其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协作和配 合,职能部门与行政负责人之间容易产生摩擦, 组织系统的灵敏度较低,下级的许多工作要直接 向上层领导报告请示才能处理,常常造成企业运 作效率低下。
四、事业部制
•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
(1)区域事业部制(又称区域部门化)
• 对于在地理上分散的企业来说,按地区划分部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 原则是把某个地区或区域内的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委派一位经理来主管其事。 按地区划分部门,特别适用于规模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这种组织结 构形态,在设计上往往设有中央服务部门,如采购、人事、财务、广告等, 向各区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这种组织结构如图5-4所示。
厂长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组
职能组
班组长
班组长
图5-2 职能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班组长
职能制的优点是: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 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能充分发 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 工作负担。
缺点是: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形成了多头领导;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 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在中间管理层往往会出现 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另外,在上级行 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发生矛盾时,下级 就无所适从,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 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
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粗略地讲,上层的管理幅度4~ 8人为宜,下层的管理幅度8~15人为宜。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幅度有 逐渐增大的趋势。 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 件与工作环境等。
• 按照产品或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早已 显得日益重要。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 某一产品有关的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事业部内,再在产品事业部内 细分职能部门,进行该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工作。这种结构形态,在设 计中往往将一些共用的职能集中,由上级委派以指导各产品部门,做到 资源共享,其组织结构如图5-5所示。
总经理
市场
采购
人事
财务
澳洲 西部地区
北美洲 南部地区
亚洲 中部地区
非洲 东南部地区
人事
欧洲 东部地区
工程
生产
会计
销售
图5-4 区域部门化组织结构示意图
• 区域部门化的优点主要有:第一,责任到区域,每一个区 域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每一区域部门的主管都要负责该地 区业务的盈亏;第二,放权到区域,每一个区域有其特殊 的市场需求与问题,总部放手让区域人员处理,会比较妥 善、实际,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关注更重要的问题;第 三,有利于地区内部协调;第四,对区域内顾客比较了解, 有利于服务与沟通;第五,每一个区域主管,都要担负一 切管理职能的活动,这对培养通才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组织的原则)
组织原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大量实践活动而总结出来的,组织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度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也叫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上级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的下属的人数。 适度管理幅度原则就是要求一个领导人要有一个适当的管理跨度。 与管理幅度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即管理层次,它是指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一般情况下,管理
• 区域部门化的缺点是:第一,随着地区的增加,需要更多 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而这类人员往往不易得到;第 二,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上时间,空 间上的限制,往往是“天高皇帝远”,总部难以控制;第 三,由于总部与各区域分部相距较远,难以维持集中的经 济服务工作。
(2)产品事业部(又称产品部门化)
• 事业部制的缺点是:各事业部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本位 主义严重,调度和反应都不够灵活,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司 的全部资源;管理部门重叠设置,管理费用增加;由于各 事业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因此对事业部一级管理人 员的水平要求较高;集权与分权关系敏感,一旦处理不当, 会削弱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
• 这是一种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 的结构形式,其结构如图5-6所示。
模拟分权制的优点除了调动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外,就是解决企业规模过大 不易管理的问题。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生产单位,减少了自己的行 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其缺点是:不易为模拟的生产单 位明确任务,造成评估上的困难;各生产单位负责人不易了解企业的整体情 况,在信息沟通和决策权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许多业务,需全面领导者;② 领导者忙于日常业务,不能有效决策。
在组织规模比较大、业务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把所有管理 职能都集中到最高主管一个人身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 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 二、职能制组织结构
• 职能制是指设立若干职能机构或人员,各职能机构或人员在自己的业 务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即各级负责人除了要服从上 级直接领导的指挥以外,还要受上级各职能部门或人员的领导,如图 5-2所示。
班组长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长
图5-1 直线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 直线制的特点是: ① 一个下属人员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人员的指令;
② 所有管理职能都由一个领导者承担。
其优点是:
① 机构简单;② 指挥管理统一,责任和权限比较明确。
其缺点是:① 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亲自处理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 直线—职能制,或者称为直线参谋制,它是在直线制和职能
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取这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建立起来 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图如图5-3所示。
厂长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