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测量技术
7 6 1 2 3 4谐振腔
永久磁场
(三)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实验目的 1.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2.测量DPPH中的朗得g因子; 3.了解和掌握微波元件在实验中的应用; 4.测定波导波长
四、常用微波元件
(一)微波信号源:电子管源、固态源
电子管源:反射式速调管、行波管、磁控管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2. TE10 波(主波)的电磁场结构
0 a x j ( t z ) sin( )e Ey j a
Ex Ez 0
x j ( t z ) H x j sin( )e a x j ( t z ) H z cos( )e a
TD-SCDMA
带宽:1.6MHz 频段:1880MHz---2400MHz CDMA2000 带宽:1.25MHz 频段:1920MHz---2150MHz WCDMA 带宽:5MHz 频段:1940MHz---2145MHz
二、微波基本特点
微波与无线电波相比,它的波长小得多, 相应的频率也高得多。这种数量的变化引起 了电磁波性质的变化,使得微波具有一系列 不同于普通无线电波的特点。现将微波与无 线电波的主要不同点简述如下:
铁磁共振(FMR)观察的对象是铁磁介质 中的未偶电子。由磁学知识可知,物质的铁 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在未满壳层中存 在的非成对电子自旋磁矩。由于电子自旋磁 矩之间存在着强耦合作用,使铁磁介质中存 在着许多自发磁化的小区域,这样的小区域 称为磁畴。
微波铁磁共振实验装置
微波铁磁共振实验装置
信号源
微波测量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一、微波基础知识
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定义,微波 (Microwaves)是:
“波长足够短,以致在发射和接收中能实际 应用波导和谐振腔技术的电磁波”
微波是指:波长为1m至0.1mm,频率在 300MHz-3000GHz之间的电磁波或无线电波。
106 电波 103 100 10-3 10-6 10-9 10-12 X射线
λ(m)
广播 电视 微波 红外可见光 紫外
无 线 电 波 光 波
波长处于光波和无线电波之间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微波频段的划分: 分米波, 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
常用波段代号
波段代号 频率范围 (GHz) 标称波长 (cm) L S C X 8-12 3 Ku K W
1-2 2-4
矩形波导管示意图
E y H E b E n H
H x a
z
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1.导行波的概念 由波导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 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都是x、y、z三个方向的函数。导行 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横电磁波(TEM波) 横电波(TE波) 横磁波(TM波)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TEM波传输线
平行双线 波导传输线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矩形波导 表面波传输线
圆形波导
脊形波导
椭圆波导
介质波导
镜像线
单线波导
波导管——是由金属空心管所形成的无内导体的一种传输 线,具有损耗小、功率容量大等优点。有圆柱形波导管和矩 形波导管。在实际应用中,波导截面的尺寸也不是任意的。 3cm矩形波导管尺寸 a=22.86mm b=10.16mm 其主模频率范围: 8.20—12.50GHz 截止频率: 6.557GHz
4. 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由于微波波长较短,频率高。微波的传输 系统,微波元器件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分 析方法都与直流、低频电路系统,低频元器 件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截然不同。
在低频电路(直流): 工作波长已远远超出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 (例如:对应于50Hz的电磁波其波长值为 6000KM)。我们可以认为有关物理量在传输 系统中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我们只需考虑 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不考虑其空间分 布。 在低频电路基本参数:电压、电流和频 率;其他参数,如波长、功率、阻抗、品质 因数等均可由这三个今本参数导出。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在讨论 Hz 分布时,必须注意到,在 z=0的截面上, H沿x方向是呈余弦变化, 即 x j ( t z )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在高频电路(微波): 工作波长与微波器件的几何尺寸十分接 近,电路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电压、电流 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且根本无法直接测 量,所以不能在作为基本参数。为此,微波 系统的研究方法必须从三维空间场的理论着 手,才能认识和讨论有关问题。 在高频领域,测量基本参数:频率(或波 长)、驻波比(或反射系数)、功率;其他 参数如阻抗、衰减系数、品质因数等原则上 可以由三个基本参数导出。
低频 电 路
高频 电 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 分布参数
基尔霍夫定律
集总参数
低频电路系统 物理量:电压、电阻、电流、电容、电感 传输线:各种形式的导体电路系统 分析方法:集总参数、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微波系统 物理量:功率、驻波比、阻抗、模式 传输线:波导管、同轴线、微带线、大气等 分析方法:分布参数、电场、麦克斯韦方程组
22 10
4-8
5
1218
2
1827
1.25
80100
0.3
•C~K 为早期的微波通信频段,80’s 后较少 •W(3mm) 实际上是卫星通信的主流频段 广播电视、通信频率相对较低: KHz~ 3GHz 在实验中使用厘米波中的X波段, 其标称波长为3.2cm,中心频率为9375MHz。
国际上对各微波频段用途的规定
a b
横截面
纵截面
a
顶视图
y
z x
0 a x j ( t z ) sin( )e Ey j a
Ex Ez 0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TE10 波中磁场H只有Hx 及Hz 分量。其磁力 线分布在x-z平面内。 由于,Ey 和 Hx 决定着电磁波沿z方向 传播的能量,就必然要求 Ey 与 Hx 同相, 即沿z方向在 Ey 最大处,Hx 也最大。 在x方向上 Hx 是呈正弦分布(与 Ey 同 相)。所以H在横截面和纵剖面的分布情况也 与 Ey 相同。
说明电场强度只与x有关,且按正弦规律变化。 在x=0及x=a处(波导中的两个窄边上)Ey=0 在x=a/2处(波导宽边中央) Ey= Eymax 。 由于,能量是沿z方向传播的。因此Ey将沿 z方向呈行波状态,并在x=a/2的纵剖面内,Ey 沿z轴也是按正弦分布。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TE10 波电场结构分布图
频率、驻波比、功率在微波基本测量实验中对其进行测量
三、微波技术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本系列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微波的基本 概念,了解微波的应用,掌握若干微波元器 件的原理和用法,学习若干种微波测量方 法,为从事与微波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微波技术系列实验
微波传输特性与基本测量实验 微波光学特性测量实验 微波铁磁共振实验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法测电容率与介电损耗角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1.
似光性,似声性—方向性好
微波具有直线传播、显著反射、 折射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 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好的天线 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 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 而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这为雷 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 应用。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B) 横电波(TE波) TE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 “磁波 ” (H波),其特征 是 Ez =0 ,而 Hz ≠0 。亦即:电场E是纯横向的,而 磁场H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波) TM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 (E波),其特征是 Hz =0 ,而 Ez ≠0 。 亦即:磁场H是纯横向的,而 电场E则具有纵向分量。 TE波和TM波均为“色散波”。矩形波导中,既能 传输波 TEmn ,又能传输波 TMmn (其中m代表电 场或磁场在x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代表电场或磁 场在y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微波炉中磁控管工作频率为 2.45 GHz; C 波段通讯卫星的工作频率:下行频率为 3.700 ~ 4.200 GHz , 上行频率为 5.925 ~ 6.425 GHz。 Ku 波段通讯卫星的工作频率:下行频率为 11.7 ~ 12.2 GHz ,上 行频率为 14.0 ~ 14.5 GHz。 40 ~ 60 GHz 为保密通信频段; 26.5 ~ 40 GHz 和 75 ~110 GHz 为雷达、制导系统频段等等。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Ez 0
H z 0
(A) 横电磁波(TEM波) TEM波的特征是: Ez =0 Hz =0 即:电场E和磁场H均无纵向分量,电场 E和 磁场 H ,都是纯横向的。 TEM 波沿传输方向 的分量为零。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管 中传播,只能在平行双线或同轴线中传播。
Hy 0
其中
2
g 1 c
g
c 2a
c f
近代物理实验专题讲座 2003.8
TE10 波中电场E只有Ey 分量。其电力线将与xz平面处处正交。 如图所示。在x-y平面内
0 a x j (t z ) sin( )e Ey j a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与低频电路大不相同 频率(波长)、驻波比、阻抗和功率等微波参 数的测量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频率(波长)的测量根据谐振腔的选频原理来进 行(即通常所称的“吸收式波长计”)。 驻波比的测量是通过检测电场强度的相对值来实 现。 功率的测量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热电偶、热敏 电阻等),通过热电换能器进行间接的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