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敌 昆 虫
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 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 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 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动和扩散 能力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放蜂时既要布点均匀,又要在上风头适当 增加放蜂点的放蜂量。一般说来,每亩玉米田放蜂量应在1.5~2.5万头。
平腹小峰主要寄生荔枝蜷卵,还寄生若干种半翅目及鳞 翅目卵。 形态特征成虫古铜 色,雌蜂体长3一3.5毫米;雄 蜂2一2.5毫米。复眼发达,背面3个单眼排列近于等 边 三角形。触角13节,被有短毛,略短于胸部。中胸 背板前中部有舌状隆起,古铜色; 后部铜蓝色、微陷, 略短于舌状部、被毛。雌蜂中胸背板小盾片和三角片 有顶针状 刻点。前翅淡褐色,有短毛,基部透明,中 央有一透明弯形横条斑。雄蜂触角比雌 蜂粗长,中胸 背板及三角片无顶针状刻点,翅全部透明。
在我国常见和目前已开展试验做生物防治 的只有下列十种: 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多斑草蛉、粘 蛉草蛉、黄褐草蛉、亚非草蛉、白线草蛉、 普通草蛉和中华草蛉。
草蛉的成虫食性有所变化,象中华草蛉、亚非草蛉等就改肉食性为植食性,它 们象蜜蜂和蝴蝶一样,飞舞在花丛之中,吸食植物的花粉和蜜露,这时它们失去了 消灭害虫的能力。另一些种类的草蛉则坚持肉食习性,仍以害虫为食,象大草蛉、 丽草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
草蛉能有效地消灭很多种类的农业害虫,是一 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开展对该物种的人工繁殖、 饲养工作早被提到日程上来。有计划地把人工 伺养的草蛉释放到田间,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更是成果辉煌。
二、寄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是指那些某一发育阶段或终生寄生于其它昆虫或动
物体内、体表,摄食寄主营养物质的昆虫。在一个时期内或终身附着在 其他动物(寄主)体内或体外,并以摄取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 从而使寄主受到损害的昆虫。
赤眼蜂属昆虫。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 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
玉米螟赤眼蜂的雄蜂体淡黄色,前胸背板及腹部黑褐色, 触角鞭节细长,触角毛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3倍。 雌蜂的前胸背板、腹基部及末端黑褐色。
赤眼蜂的寄生习性
赤眼蜂 眼蜂科约7属,40种,均为卵寄生分别以鳞翅目、 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 蜻蜓目、缨翅目、直翅目、广翅目等昆虫卵为 寄主。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 化蛹,并引起寄主死亡。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 卵壳外出自由生活。寡索赤眼蜂属01舍那的一 些种寄生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水稻害 虫卵;邻赤眼蜂属褐腰赤眼蜂寄生黑尾叶蝉卵; 赤眼蜂属绝对大多数寄生鳞翅目昆虫卵,其中 不少种为重要天敌。少数寄生双翅目、脉翅目 和鞘翅目昆虫卵。
十八星瓢虫 寄主:菜缢管蚜,豆蚜, 棉蚜,高粱蚜等
龟纹瓢虫 寄主:棉蚜,麦蚜, 玉米蚜,高粱蚜等蚜 虫
异色瓢虫 寄主:蚜类、盾蚧 类若虫等
瓢虫为甲虫类生物,会经历卵 - 幼虫- 蛹 - 成虫四阶段的 完全变态。 左 图 为 瓢 虫 幼 虫 捕 食 蚜 虫
马蜂,学名“胡蜂”, 又称为“蚂蜂”或“黄 蜂”。是一种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 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 科。在我国河南、山西, 云南等省采取人工辅助 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 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 蜂防治棉花害虫,甚有 效果,而且比较经济。
赤眼蜂的释放方法
1、成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
2、雌蜂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
主卵,7~12天繁殖一代。 3、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以爬行为主, 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 可达10米。 放蜂1~4天内降大雨,对寄生效果有不良影响。
平腹小蜂
卵寄生,是荔枝蝽等的重要天敌。 是寄生在荔枝蝽蟓卵的一种很有效的卵寄生蜂。 其成虫在荔枝树上活动,找寻荔枝蝽蟓卵寄生,把子代卵产在蝽蟓卵内,一卵 一只蜂。幼虫孵化后吸食蝽蟓卵液,蜂在荔枝林中越繁越多。平腹小蜂的成虫寿命 长达20多天。
防治荔枝蝽蟓效果特别好。
在椿象高峰期3-4月份,每隔10天放蜂1次,每树有150头椿象时,可放600头平 腹小蜂。
一、捕食类天敌昆虫
二、寄生类天敌昆虫 昆虫中约有28% 的种类是捕食性的,2.4% 是寄生性的。
以昆虫卵、幼虫(若虫)、蛹及成虫为食的生物 。
如:蜻蜓目,螳螂目,广翅目,脉翅目,鞘翅目的肉食亚目,半翅 目的猎蝽科,双翅目的虻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蚊科,膜翅目的 胡蜂科等。主要有瓢虫类、草蛉类、螳螂、蜻蜓、食蚜蝇类、食虫虻 类、蜂类、食虫椿象、食虫蓟马、食虫步甲等。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 1~2块时放第一次蜂。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 第二次在6月初,间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 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便可。放 蜂时,若天气恶劣不宜继续放蜂时,可将卵块放在阴凉遮黑密闭的环境 中,并饲以蜜糖水,待天气好转,再向田间释放赤眼蜂。
按其捕食对象的广泛程度分 类 广食性 以多种昆虫为寄主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 的种类 如捕食性昆虫的螳螂、半翅目蝽科中的躅春、
寄生性的赤眼蜂等。
寡食性
介于广食与单食 如瓢虫
单食性 只以一种寄主昆虫为食而完成其生长发 育全过程的天敌种类 如捕食性昆虫中澳洲瓢虫和寄
生性天敌中的小窄径茧蜂。
依照口器分类
丽蚜小蜂
丽蚜小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是世界广泛商业 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最初是1924年从天竺葵上一种未 知名粉虱标本上饲养获得并描述。形态描述是由Speyer1927描述。由 于E. formosa 被广泛用于温室释放,所以其天然分布是未知的。
丽蚜小蜂
体长约0.6mm,宽0.3mm雌虫身体黄色,翅无色透明并有金属光泽,雌性触角末节 呈桨状。雄性体色比雌虫略深,触角为膝状。 两性生殖可产雌蜂和雄蜂,孤雌生殖后代全部为雄性。
量水平上保持数量平衡后,可以停止放蜂。
注意大棚保温,夜间温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
姬蜂
分布很广,约40,000种。形状、颜色、大小各 异,一般1.2公分(约0.5寸)长。北美洲最长的长 针姬蜂属达5公分。许多种的腹部细长而弯曲, 像黄蜂,区别一般在于触角较长,节较多。产 卵器通常比身体长。许多种的前翅有一黑点。 寄生在蜘蛛以及多类昆虫上,尤其是鳞翅目 (Lepidoptera,蝶、蛾)和其他膜翅目昆虫。
1、寄生性昆虫的类型
1、单寄生,或单期寄生:只寄生于寄主的某一发育阶段,并能完成发育: 按寄主不同发育阶段可分为: ① 卵寄生:只寄生于卵内,如赤眼蜂、平腹小蜂。 ② 幼虫寄生:寄生于幼虫,如纵卷叶螟绒茧蜂、二化螟绒茧蜂、棉红铃 虫金小蜂。 ③ 蛹寄生:寄生于蛹,如凤蝶金小蜂。 ④ 成虫寄生:寄生于成虫,如金龟子寄蝇,产卵于日本金龟子成虫体壁, 孵化的幼虫钻入体内寄生,羽化时从寄主腹部节间膜走出。小蠹金小 蜂产卵在云杉八小蠹体内,羽化时从体背咬孔外出。
草蛉为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分布于中国南北 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人 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还可以捕食粉虱、 螨类、棉铃虫等多种农业害虫。幼虫主要捕食蚜虫(蚜狮)
草蛉的成虫食性有所变化,象中华草蛉、亚非草蛉等就改肉食 性为植食性,它们象蜜蜂和蝴蝶一样,飞舞在花丛之中,吸食 植物的花粉和蜜露,这时它们失去了消灭害虫的能力。另一些 种类的草蛉则坚持肉食习性,仍以害虫为食,象大草蛉、丽草 蛉等,平均一天仍能吃一百多头蚜虫。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 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3~1.0毫米,黄色或黄 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 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 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
有些寄生昆虫,对寄主虫期要求并不很严格。
如食蚜蝇姬蜂,可产卵在食蚜蝇卵内或低龄
幼虫体内,发育至蛹期羽化,因此可作为 卵—蛹寄生,也可作为幼虫—蛹 寄生。又如
稻苞虫腹柄姬小蜂,是从寄主蛹内羽化,但
产卵于于老熟幼虫期,也可在预蛹期和初蛹 期。如此,既可作为幼虫—蛹寄生的跨期寄
生蜂,也可作为蛹期寄生的单期寄生蜂。
赤眼蜂
1、首先将寄生卵制成放蜂卡。放蜂卡的制作应做到防雨、防晒及防止捕食 性天敌的破坏,以保证释放到田间的赤眼蜂能够有效羽化、存活。 待蜂即将从寄生卵内羽化时,将放蜂卡挂到田间。 2、一般在傍晚时放蜂,从而减少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晒的可能性。
放蜂时,将卵卡挂在每个放蜂点植株中部的主茎上。
3、赤眼蜂的主动有效扩散范围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亩8- 10点,放蜂点在田间应分布均匀。如制做的蜂卡每卡有效蜂量1000多头,每
2、跨期寄生:寄生昆虫需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才能 完成发育。
(1)卵—幼虫寄生,如螟甲腹茧蜂产卵于二化螟等卵内,蜂的幼虫成熟 后,钻出寄主幼虫体外结茧化蛹。又如稻瘿蚊黄柄 黑蜂产卵于稻瘿蚊 卵内,直至寄主化蛹才完成发育。 卵—幼虫—蛹寄生(卵—蛹寄生),如潜蝇反颚茧蜂产卵于一种潜蝇卵 内,直至寄主蛹期才完成发育 (3)幼虫—蛹寄生,如广东省黑点瘤姬蜂产卵于稻苞虫等老熟幼虫体内, 直至寄主化蛹后,蜂幼虫才完成发育,羽化时从蛹前端咬孔外出。
最常见的有姬蜂、茧蜂、蚜茧蜂、大腿小蜂、蚜小峰、金小蜂、赤眼 蜂、平腹小峰、缨小蜂、缘复细蜂(黑卵蜂)、鳌蜂、头蝇、寄蝇、 麻蝇、捻翅虫等。其中赤眼蜂、金小蜂、蚜茧蜂、蚜小峰在生产上起 着较大作用,姬蜂、茧蜂、寄蝇等在农田的自然控制作用较强。
寄生性天敌昆虫几乎都是以其幼虫体寄生,其幼虫不能脱离寄主 而独立生存,并且在单一寄主体内或体表发育,随着寄生性天敌 昆虫幼体的完成发育,寄主则缓慢地死亡和毁灭。而绝大多数寄 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则是自由生活的,以花蜜、蜜露为食,如膜 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