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救小昆虫教学反思张斌
中山市西区美术科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童话》精品课程资料
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精品课程教学反思
《巧救小昆虫》教学反思
翠景东方小学张斌
《巧救小昆虫》一课利用“连环画”这一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形式讲述了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解救小昆虫的故事,并把连环画的结尾设计成问题式,激发学生联想和创作,发展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科学家喜欢观察昆虫的童年形象入手,让学生感受达尔文在花丛中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画面的花、草、昆虫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的四幅连环画,是让学生感知连环画的故事性和连续性,感受一段话、一幅图的绘画形式。
教材中的“猜一猜”,目的是技法学生对昆虫的命运给予同情的关切的心情,在寄予美好的祝福与联想的同时,又激发创作的灵感。
三幅学生作业的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工具的运用和选择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总之,发挥想象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是本课的重点。
我在备课的时候,就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共分为激趣导入、认识昆虫、陈述故事、范作欣赏、激发想象五大部分,并将重点放在了陈述故事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这两部分。
激趣导入部分,我采用请学生上台抽奖猜昆虫名字的方式展开,猜出昆虫名字的学生能够将昆虫带走,其他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认识昆虫这部分内容里,我重点让学生们通过图片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美丽,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昆虫的形态和色彩,知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有三对足,有的昆虫还有翅膀,我通过范画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展示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们印象更深刻。
但是,在展示各类静态图片的同时,如果配上一些关于昆虫的视频和声音,学生们对昆虫的了解会更立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这一点是我课前没有设想到的。
故事讲述是这一课的中心环节,不仅有一些知识点,接下来启发学生展开
1
中山市西区美术科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童话》精品课程资料联想和想象都必须在这一节中奠定基础。
我直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连环画,为了节省时间,我和学生配合一起讲完了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参与到故事中有助于他们对故事结尾的想象,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避免了老师满堂灌。
这时将问题抛出,不知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他们都说小昆虫死掉了,在我的一再提示和点拨下,总算才有了不同的答案。
我想,这跟我在提出问题前没有事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有关系。
课本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人表现的方式和种类,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式和方法,吸收他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想法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是范作欣赏的目的。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思维,除了书本上的范作,我还特地找了两张比较“特殊”的作品,让孩子们明白,故事的结尾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千奇百怪。
孩子们也比较配合,他们的故事结尾变得丰富起来。
学生创作的过程是本堂课中我最不满意的一环,事先没有对学生的创作提出很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们的创作亮点不多,创作方式单一。
老师没有示范绘画,学生的构图不够完美,虽然故事结尾的内容五花八门,学生的画面并没有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而且,在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
跟踪,有些孩子在绘画表现中遇到困难,就立刻改成别的好表现的内容了,这是我的疏忽,应该要让小朋友把自己想法坚持下去,并最终形成画面,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有重要的意义。
讲评环节是让学生感受学习效果的时刻。
我采用了让学生来描述自己作品,叙述故事的方式,学生们的绘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编撰故事的过程,现在让他们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故事,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虽然小朋友都还是二年级,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很不错,能够用较流利的话语讲述画面。
不足的是,我注重了画面的内容,却并没有对学生的画面效果给出更有指导性的建议评价,例如构图、遮挡、比例等等,这些知识会让孩子更好的掌控自己画面效果。
在整理课堂实录的过程中,还发现我的课堂语言虽然亲切,可是不够精炼,这个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提炼,渐渐加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