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
概述: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
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
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
诊断:
1、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2、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3、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
疾病治疗
(1)去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疤痕;
(2)改善血供: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等有效但不痊愈,复发率高;
(3)消炎镇痛: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4)体育锻炼: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5)抗忧郁治疗。
(6)消灭触痛点:
护理评估:
病因;慢性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
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
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
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2.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躯体不舒适有关
4.自理缺陷与活动不便有关
5.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6.发生意外的可能与活动不便有关
7.潜在并发症
本病可在病损处发生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
也可发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多关节滑膜炎、蛋白尿等。
还可伴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等。
护理措施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
1.对于疼痛较轻者可通过分散注意力,语言暗示来使患者疼痛减轻;增加患者的信心
2.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3.可以根据疼痛部位做一些理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按摩
4给予活动不便的患者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5.加强病房巡视,防患者跌倒坠床
6.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寒
健康指导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
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头。
2、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等。
5、防止过劳,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6、使用硬板软垫床,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
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个10厘米厚的软垫。
7、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
中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必要的。
8、劳动,劳动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肌筋膜炎。
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9、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久站久坐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维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一旦超过了20分钟肌肉就开始紧绷,无论是
什么姿势维持太久都不好,而错误的姿势是会加重腰酸背痛的。
不要过度劳累进行剧烈运动,腰肌筋膜炎康复后过度劳累还是会复发的,即便是正常人过度劳累也不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势,例如:不正确的坐、立、行及睡眠姿势,长时间伏案阅读,书写和看电视、上网,在办公室长时间坐着的工作方式,不正确的搬运物品,长时间驾车,家居生活中工作台面的高度过低,琐碎的家务事以及运动损伤等等都会引起腰背部疼痛或加重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症状,要注意这些,不要睡过软的床铺。
足底筋膜炎患者
1、足底筋膜炎患者应减少跳、跑、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
2、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如休闲鞋,鞋穿久了要换。
护理评价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附:下面是脊椎的病变和它对应部位的关系:
脊柱病变及对应部位
脊柱相关性疾病与对应的脊柱位置
颈椎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
颈椎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
颈椎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
颈椎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
颈椎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
颈椎6--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指食指麻
颈椎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
胸椎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
胸椎2—气短胸痛
胸椎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胸背痛胸闷长叹气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胸椎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
胸椎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椎间关节痛
胸椎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
胸椎8—免役功能下降
胸椎9—肾功能障碍小便浑浊尿不畅
胸椎10—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11—肾功能障碍尿道病
胸椎12—下肢痛凉疲劳综合征
腰椎1—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症
腰椎3—膀胱月经不调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尿少痛疼放射至腿部外侧腰椎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部后外侧骶椎—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
尾椎—尾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