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设计简介1概述1.1任务依据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处于最北端的一条东西横线,路线跨越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东起黑龙江省最大的国家一级对俄陆路口岸―绥芬河口岸,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口岸,路线全长约1450km,其中黑龙江省境内长875km。
拟建项目绥满高速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是绥满高速黑龙江境内的西段,也是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在黑龙江省内的最后一段,路段全长104km。
本项目全称为“绥满高速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建设起点为绥满公路与嫩泰高速交叉处的齐市互通立交北端,绥满公路的旧路里程桩号为K772+500。
路线经北大营、奈门沁、共和乡、巨宝山、长山乡、甘南县,终点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界金界壕,全长101.683km。
1.2设计标准根据《绥满高速齐齐哈尔至甘南(黑蒙界)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及对原有不同现状的公路的利用情况,将主线全线划分为3段,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本项目起点与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终点对接,即齐齐哈尔种畜场绥满公路里程K770+200处,由于起点位置的互通工程已经纳入嫩泰高速齐齐哈尔至泰来段项目中建设,并包含本项目K770+200—K772+500段2.3km的工程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起点定为绥满公路旧路里程K772+500处,即与嫩泰高速齐齐哈尔至泰来段扩建工程采用同一个起点。
项目起点路线终点为黑蒙省界金界壕,在现有旧路终点处东北方向450m左右,与绥满高速内蒙境内的在建高速公路“阿荣旗(黑蒙界)至博克图段”起点相对接。
项目终点1.4主要建设规模路线全长101.683km,其中利用一级路直接封闭段8.33km,利用二级路帮宽封闭42.35km,新建路段51.02km。
新建特大桥3975.46m/2座,大桥307.28m/1座,中桥149.22m/3座,小桥102.72m/3座;帮宽利用中桥43.54m/1座,直接利用小桥52m/2座,帮宽利用小桥50.08m/2座;直接利用涵洞2道,接长和新建涵洞67道,其中有10道盖板涵,其余新建和接长涵洞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主线共设置分离式立交桥16座,其中新建主线上跨分离桥206.36m /5座,新建主线下穿分离桥895.8m/10座,利用原公铁立交桥100.04m /1座;设置车行天桥2629.84m /35座,全部为新建主线下穿天桥;设置人行天桥39.96m/1座。
设通道桥209.24m/6座,通道箱涵20道。
新建互通式立体交叉6座,其中1座为全定向Y型,其余均为单喇叭型互通。
全线设收费站6处、服务区2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3处。
全线总土方量为642.8万m3,包括互通。
路基填土采用大型取土场集中取土,主线共设置大型取土场16处;全线无弃土场,零星弃土可弃于护坡道之上。
2路线布设路线从起点开始沿原有公路布线,利用现有一级公路至二家屯附近,本段由一级公路直接扩建为高速公路,路段长8.33km。
路线在二家屯附近的旧路直线段即右转下路,向西北方向另辟新线,经过曙光七队,跨嫩江东江,再跨汊江至明月岛北侧,沿明月岛北侧大堤方向再跨西江,从奈门沁和哈雅村中间穿过,与齐查公路交叉后向西,在王黑屯附近接回旧路。
本段长13.87km。
路线于王黑屯西接回现有二级公路,利用其左侧帮宽扩建,经前胜利南、敖宝村南至共和镇;绕行共和镇后采用右侧帮宽。
经长岗子、双岗子后回到左侧帮宽,经过小哈什哈、至巨宝山;路线在巨宝山四屯离开旧路,在巨宝山四屯和一屯的东侧开辟新线绕行;过巨宝山一屯接回旧路后,采用左侧帮宽至长山乡。
路线在西侧绕行长山乡,采用左侧帮宽经福利屯至万发屯,再折向东北辟新线绕行甘南县县城,经刘斌屯、贵荣屯、跨越音河,再经音河二屯,于宏建青年点南至黑内省界金界壕而终。
3路基、路面3.1路基横断面布置一级路扩建段路基宽度为25.5m,设10m过渡段到嫩江大桥及引道段的26m宽路基,再设30m过渡段到二级公路扩建及新建高速公路段的24.5m宽路基,各路段横断面布置如下:25.5m宽路基(一级路利用段):26m宽路基(嫩江大桥及引道段):24.5m宽路基(二级路扩建及新建段):3.2帮宽段路基设计方案旧路帮宽路段,由于原有路基高度较小,为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保证路堤稳定,采取对帮宽侧原有旧路边坡土方及圬工全深度挖除处理,挖除后进行基底碾压,重新填筑修路基,保证原有旧路边坡部分回填后的压实度。
挖除土方利用率为70%。
3. 3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及相应的最小CBR值见下表:3.4路面结构方案参考黑龙江省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通过路面结构计算,本项目推荐的路面结构方案如下:旧路改造新线一级路旧路补强4桥梁、涵洞4.1新建桥涵设计标准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面净宽:路基宽度26m:分离式横断面2×[净-11.5m+0.5m(外侧)+0.75(内侧)]+0.5m净距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横断面2×[净-10.75m+0.5m(外侧)+0.75(内侧)]+0.5m净距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大桥、中、小桥,涵洞1/1004.2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新建特大桥4374.46m/2座,大桥307.28m/1座,中桥149.22m/3座,小桥102.72m/3座;帮宽利用中桥43.54m/1座,直接利用小桥52m/2座,帮宽利用小桥50.08m/2座;直接利用涵洞2道,接长和新建涵洞67道,其中有10道盖板涵,其余新建和接长涵洞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
5.1交叉分布及设置情况本次设计新建四家子、北大营、奈门沁、共和、长山、甘南6处互通;共设置分离式立交桥16座,其中新建主线上跨分离桥206.36m /5座,新建主线下穿分离桥895.8m/10座,利用原公铁立交桥100.04m /1座;设置车行天桥2629.84m /35座,全部为新建主线下穿天桥;设置人行天桥39.96m/1座。
设通道桥209.24m/6座,通道箱涵20道。
5.2互通式立体立交的设置沿推荐方案路线分布的主要城镇为齐齐哈尔市、奈门沁(属雅尔塞镇)、共和乡(通龙江县)、长山乡、甘南县。
共设置互通式立交6处。
互通式立交设置一览表四家子互通平面示意图四家子是嫩泰高速与碾北公路重合段与绥满公路交叉时形成的丁字型交叉口,从四家子向路线起点方向为绥满公路和嫩泰高速的重合段,向路线终点方向至奈门沁为绥满公路与碾北公路的重合段。
交叉口现在为平交,碾北和嫩泰方向各设分道转弯车道,建设标准均为路基宽度25.5m的四车道一级路。
嫩泰一级公路封闭为高速公路的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因此该互通即为连接两条高速公路的枢纽型互通。
两条分道转弯车道现状良好,拟直接利用其为作为互通匝道使用,再新建两条互通匝道即可将其完善为全定向的Y型枢纽互通。
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775+920处,匝道设计时速为60km/h,直接利用的匝道路基宽度为25.5m,新建匝道路基宽度为12m。
新建C、D匝道各设一座跨线桥跨越主线,C匝道跨线桥为(20+30+2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6×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25+2×35+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3×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D匝道跨线桥为3×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25+2×35+25)m连续箱梁桥。
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肋式台身、钻孔桩基础。
5.2.2北大营互通位于齐齐哈尔市城区北侧北大营附近,主要功能是连接主城区北出口及老111国道,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型。
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779+200处,交角80度,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A 匝道设4×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线桥一座,桥宽15.5m,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桩基础。
收费站设于A匝道AK0+160处,收费车道为二进三出,收费站路基宽27.9m。
北大营互通平面示意图5.2.3奈门沁互通工可研规划奈门沁互通位于嫩江西岸、主线跨过齐查公路后的奈门沁西北侧,主要功能是连接碾北公路及齐齐哈尔近郊雅尔塞镇,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型。
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792+425处,交角65度,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A 匝道设4×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线桥一座,桥宽15.5m,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桩基础。
收费站设于A匝道AK0+350处,收费车道为二进三出,收费站路基宽27.9m。
奈门沁互通平面示意图5.2.4共和互通共和互通平面示意图位于共和乡的北侧,互通匝道出口与共和至龙江公路对应,主要功能是连接龙江县及吸引共和乡周边的交通量,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型。
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807+140处,交角70度,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A 匝道设4×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线桥一座,桥宽10.5m,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桩基础。
收费站设于A匝道AK0+730处,收费车道为二进二出,收费站路基宽22.5m。
5.2.5长山互通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846+130处,交角110度,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A匝道设4×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线桥一座,桥宽10.5m,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桩基础。
收费站设于A匝道AK0+160处,收费车道为二进二出,收费站路基宽22.5m。
长山互通平面示意图5.2.6甘南互通交叉中心位于主线K856+365处,交角75度,匝道设计时速为40km/h,A 匝道设4×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线桥一座,桥宽15.5m,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钻孔桩基础。
收费站设于A匝道AK0+790处,收费车道为二进二出,收费站路基宽22.5m。
甘南互通平面示意图6辅道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齐齐哈尔至甘南段公路为利用已通车二级路扩建为高速公路。
沿线大型工矿企业及居民出行主要依靠现有二级路,主线实施封闭后将给当地工矿企业及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设计考虑与主线平行设置辅道工程。
齐齐哈尔至甘南段共设置一条辅道(齐甘段辅道工程)。
根据工可研,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本着公路建设标准与交通量相适应的原则,综合考虑辅道工程在本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结合既有工程技术指标情况,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40km/h的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路线全长82.661km。
采用设计速度40km/h,路面宽度6m的三级公路标准。
主要功能是配合两侧居民及工厂的出行。
其中完全利用现有道路长20.074km,旧路改扩建长28.2km,新建路段长34.387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