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内部审核检查表(包含完整检查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内部审核检查表(包含完整检查内容)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控制程序》XX-QP-033

是否确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是否将这些措施整合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是否评价了这此措施的有效性?
《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XX-DC-4-018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在组织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XX-QEM-01

2.组织过程管理的要求是否形成了文件并批准实施?
《质量环境管理手册》有经过审核批准;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
质量方针:全员参与、客户满意、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是否确定了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并发布实施?
《2017年度SWOT分析表》XX-DC-4-017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本部门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表》XX-DC-4-016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1.有本部门的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和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每周/月组织召开品质周/月会,对质量目标达成状况进行分析检讨;

5.组织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QMS的完整性?
每周/月组织召开品质周/月会,对质量目标达成状况进行分析检讨;

6.3
变更的策划
1.组织针对QMS进行变更时,是否考虑了变更的目的及潜在后果?是否考虑了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9.2内部审核
是否定期举行内部审核,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查看对应内部审核计划、内审检查表、内审总结报告、内审不符合项)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2016年内审记录表》


9.3管理评审
1.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
每年组织一次管理评审;

2.管理评审是否评价组织QMS(至少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客户及相关方的反馈、过程绩效、产品的合格情况、外部供方绩效、资源充分性、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

7.1.6 组织的知识
是否根据以往或现有的生产状况(或经验)修订固化标准,并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查询收集方法和结果)
现场悬挂文件有进行升版,对异常品质问题点改善有做固化;

是否有制定学习计划并组织部门内部员工对相关知识做教育训练?
《生产部年度培训计划》

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
作业现场能方便获取作业相关标准及操作指引,这些标准规范有被形成文件,且经过审核批准,有经过受控发行(确认有文件编码,受控印章等信息)?文件格式满足成文信息管理要求?

组织采集纠正措施信息的来源是否正常、充分、可靠、及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注重过程及有效性,能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并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对纠正 措施实施及有效性是否进行记录、评审,实施了闭环管理
16年内审不符合项改善报告(采购部),改善对策有经过内审员跟进验证,并做闭环管理;

对来自顾客的投诉,是否在采取补救措施后,能分析顾客投诉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顾客投诉?


2.组织在进行QMS变更前是否考虑了资源的可获得性?


3.为实施QMS变更,是否产生了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1资源
提供为实施、保持及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资源需求情况,最高管理者如何识别资源需求?能否及时配置所需资源?


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对哪些方面的进行监视和测量?用什么样的方法、频次、图表进行分析和测量?是否对过程的绩效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审核地点: 部门负责人确认: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
生产部
审核日期
2018-1-17
版本
01
审核员
陪审员
判 定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严重
轻微
观察
OK
上一次内审与最近外审的问题点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本部门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是否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2017年质量目标一览表》

2.所建立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保证?
《2017年质量目标一览表》

3.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017年质量目标一览表》

4.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QMS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的问题及相应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
17年4月份客诉履历报告,有对应改善对策;

10.3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的手段有哪些?
日/周/月会议,KPI考核、内部教育训练等;

2、对管理评审的改进机会有否进行跟踪实施?


* 判定栏符号说明:“√”表示符合;“o”表示一般轻微不符合/观察项;“△”表示严重不符合。
* 每项审核记录和判定必须要求填写完整。
现场有悬挂作业指导书,且作业指导书经过批准审核,并经过发行;

是否按照ISO9001:2015标准制定对应成文信息?现场表单记录填写完整?
查《生产日报表》填写完整;

8.1运行和策划和控制
查询新产品生产时现场有否相关产品特性的资料?
有对应《品管图》和作业指导书;

查询有否新产品生产相关的设备和产品验收的标准资料?
⑴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⑵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⑶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原因?
⑷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⑸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⑹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是,见对应《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抽查16年内审不符合项改善报告(采购部);

组织对应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执行了“数据分析和改进控制程序”
16年内审不符合项改善报告(采购部)
见2017年管理评审报告;

3.是否有形成文件的管理评审输出(包含:a)改进的机会; b)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资源需求)?
见2017年管理评审报告;

4.对上次管理评审采取措施的实施状况?
见2017年管理评审报告;

10.1总则
组织QMS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形成?该机制是否创造了一种氛围,使每个员工都有参与改进的意识和机会?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1.组织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是否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2017年度SWOT分析表》XX-DC-4-017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组织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内部审核检查表
(包含完整检查内容)
1.管理层
2.生产部
3.品质部
4.采购部
5.工程部
6.仓库PMC
7.资材部
8.行政部
9.业务部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
管理层
审核日期
2018-1-17
版本
01
审核员
陪审员
判 定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
审核记录
严重
轻微
观察
OK
上一次内审与最近外审的问题点

4.1
《2017年质量目标一览表》,将总质量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别目标,每月组织目标达成状况会议检讨;

9.1.3分析与评价
是否对产品的合格率、退货率、顾客满意度等目标完成情况及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外部供方的绩效改进的情况解析统计分析?
《2017年质量目标一览表》,将总质量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别目标,每月组织目标达成状况会议检讨;


2.现场是否按产品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有相应的检验工具?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应记录?
是,《首件确认报告》

3.现场温湿度有被进行监控,且温湿度在管控范围内,超出范围的有实施纠正措施?
《温湿度记录表》

重点工站(注塑机作业员、冲压机作业员、全检人员)又经过培训,且经过考核合格后佩戴上岗证上岗(随机抽查2名现场人员)?
抽查折弯作业员杨胜利有佩戴上岗证,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8.5.2 标示和可追溯性
现场查看是否规划区域,如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等?产品和物料是否按规定区域摆放?
现场有划分良品区域和不合格品区域,产品使用标示卡和不合格标签标示;

现场查看标识卡,其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查2835 16*36 国星产品,标示与实物一致;
《注塑部岗位职责说明书》

2.询问询问负责人有否清楚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并核实有否落实。询问2名部门人员否清楚本岗位职责?
抽查技术员和员工,对岗位职责清楚;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本部门人员是否清楚公司的目标和本部门的分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否适宜,有否经过评审?
质量目标经过部门评审后制定,每周会开周会对公司和部门目标达成状况进行检讨;
查170305/170528/170601异常单有对应改善预防对策,且经过品质部跟进验证结案;

不合格品是否标识并隔离?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是否经过重新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