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

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

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

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

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

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

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

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

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

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

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

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

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

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2.1、目标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

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

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城建城原则实际上就是对自然地貌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制高点控制的目标,就是使城市按照自然的内在逻辑组织城市空间。

形成城市持久的标志性的三维轮廓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每一个新的制高点应当有助于城市天际线的加强而不是破坏。

要尽量赋予不同制高点以标志性含义。

人们可以根据三维特征判断城市的方位、理解城市的结构、描述环境的特征。

快速发展的城市往往难以通过象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通过市场的内在的力量和机制迫使高层建筑集中在特定区域,新的人工制高点在倾向于离散分布。

这种分布既破坏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效率,又扰乱了城市清晰轮廓线的形成。

因此,有必要通过控制的管理手段,迫使人工制高点在某一区域内集中,在某种意义上,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市场缺损机制的一种补偿。

通过对新的人工制高点分布的控制,保护传统的城市天际线,塑造新的城市三维轮廓。

城市制高点是人们观察城市最集中位臵,人们在这些位臵看到的城市,对人们城市意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城市重要观景点是否可以了望到城市的主要建筑、广场和公共中心,制高点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该观景点的价值,视线在城市内的通达性对城市景观来讲是一项战略资源。

由于各建筑是分别进行的,很难从局部控制城市重要的视线通道。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全市范围对战略性视线通道的控制,保护城市的景观资源,使城市的美观不至由于局部建设的不慎遭到破坏。

确定重点制高点的数量。

如有必要对各个制高点进行重点分级。

提出各个制高点的高度保护区范围,保护要素。

提出制高点之间。

制高点与重要城市广场和公共中心间的视线走廓的保护要求(走廓的宽度、高度)。

根据强化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提出制高点的改造的原则,对制高点上的建设和开发提出要求。

城市轮廓特征的塑造与强化。

城市高度控制分区。

根据新区、老城区、行政区、商务区及不同地段的使用性质,确定各区的控制高度。

使城市三维空间更加有序,形成分布合理的城市高度序列。

2、成果文字:要点性地列出主要控制点的名称及排序,列出重要的城市视线走廓的起迄路径。

提出控制要点及原则。

提出高度分区的原则和范围。

控制性要求。

图纸:各制高点的位臵,各重要广场和公共中心的位臵,保护范围边界,视线走廓位臵及保护宽度,高度分区边界。

3道路及街道控制指导3.1、目标路网是形成城市空间铁序最核心的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路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街道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特征。

由于街道是最直接出现于人的视线范围内的城市要素,与城市生活联系最频繁、最密切,其特征对城市整体意象的形成也就最大。

街道设计的目的在于烘托城市的总体格调。

在城市和街区的总体风格下展示不同街道的形象。

在这方面街道视觉形象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对人的感受具有重要的影响。

要根据不同道路的性质,确定沿街建筑的尺度、底层功能,与街道关系。

出入口的要求。

不同街道的转化。

往往也是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转化,其边界应有明确界定,以配合街区特征的形成。

街道城市设计的目标应包括:鼓励步行,确保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公共活动(包括交通)优先;丰富公共空间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保护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植被);保护地区历史遗产和文化财富;保护水滨等临水空间。

3.2、内容确认对城市风貌有重大影响的街道。

对这些街道进行分段、分级、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各条街道的总体风格。

标识出需要改造、重点设计和保护的区段和广场和公共中心。

根据不同街道的风格要求。

确定每条街道保护和开发的要点。

包括职能、高度、层数、建筑风格、绿化及小品风格、尺度等要求。

现有广场的位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规划新广场的位臵、规模和功能。

对广场群络进行分级、分类,并分别确定其功能。

提出主要广场的设计及改造要点。

3.3、成果文字:街道分类及控制要点。

4广场及公众中心4.1、目标公共中心和广场是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或是日常活动的必经之处。

其特征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特征或是区域的缩影。

它们是所在区域核心。

事件的聚集并构成了所在区域的标志。

它们往往同时具备联系与集中的特征与功能。

由于公共中心和广场使用的强度、人流的密度往往数倍于常规城市空间,对这些地段的重点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晴、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内容确定城市主要的广场和公共中心。

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确定各广场和公共中心的分级。

对广场和公共中心的范围加以界定。

这些广场和公共中心应包括主要交叉口、转折点、视线焦点、人流汇聚的场所等。

确定各广场的公共中心的主导功能(交通、游憩、公共活动……)。

根据不同的功能确定各广场和公共中心的格调(节奏、气氛、尺度…..)。

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周边建筑的功能、风格、尺度、比例、人流的组织)和广场和公共中心主题。

研究各广场和公共中心与其所连接的城市空间的关系。

广场和公共中心的塑造与强调。

4.3、成果文字:广场和公共中心列表与分级,广场和公共中心控制要素,广场和公共中心总体风格和气氛的确定。

5 水系与滨水地段5.1、目标滨水地段同山体一样在城市意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水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与城市其他部分在边界上、机理上对比更突出,因而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也就更强烈,水面纾绶的空间、变幻的光影、流动的色彩,为拥挤的都市意象平添了一份诗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近水已经成为判断城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由于水滨在城市意象中突出作用和相对的稀缺性,滨水地段的设计和使用,便成为影响城市质量举足轻重的要素。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是将水系放到全市的范围,结合用地,交通和旅游,赋于滨水地段最佳的用途和形象,水体构成(湖泊、河流、小溪、5.2、内容现有滨水地段资源及其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

滨水岸线等级划分。

岸线控制要求。

控制原则:强调滨水地段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滨水活动的组织。

岸线的功能分区。

水面的控制要求。

陆域的控制要求。

潜在可以开发利用的水面。

位臵的控制,功能及风格。

控制要求:周边建筑性质、体量、风格、绿化比例、使用强度、与周边地区的呼应关系。

5.3、成果文字:滨水岸线分段控制要点图纸:需要控制的岸段的位臵6历史性及纪念性场所6.1、目标随着文化在城市要素中重要性的提高,对纪念性建筑物、构筑物、雕塑、碑刻、题字的需求会逐渐增长。

预先在城市适当的范围内布臵。

预留需要的位臵,对于提高城市空间的文化品味,形成视觉的焦点,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2、内容现有历史性、纪念性建筑物、构筑物、艺术品位臵,深入挖掘城市历史史迹、传说。

围绕孙中山先生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有创意的纪念性作品的构思。

其纪念性既可能体现在艺术品(雕塑、纪念碑、壁画等)上,也可能体现在城市总体构图、街道、建筑的象征意义上,甚至公园名、路名、街道名上也可体现这种纪念性。

规划预留重要雕塑、纪念性建筑、艺术品位臵。

城市雕塑位臵及主题。

街道、广场的纪念性主题。

纪念性文化的内容可以是本市历史上或当代重大事件、名人。

6.3、成果文字:规划重要建筑物、构筑物、艺术品、街道广场的位臵、主题。

相关控制要素的描述。

图纸:与文字相对应的空间位臵。

7 实施措施通过最终编制导则的实施手册和相关管理技术文件,最终指导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

二、规划编制的技术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