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8 15:01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1、患者李士德,男,46岁,以“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10余年”为主诉入院
2、患者于10余年前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伴喘息,胸闷,多于季节交替,感冒或闻油烟味后发作,发作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每次发作给予口服平喘药(具体不详)或自行缓解,不发作时可从事正常劳动。
平素长期服河南产平喘药(具体不详)。
近几年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生活尚能自理。
每次发作需入院治疗。
20余天前感冒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于当地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期间仍有间断发作,自觉症状渐加重,现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我科。
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脓痰,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性,呕吐,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T: 36.8℃,P:82 次/分,R:21次/分,BP:126/82mmHg。
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如,步入病房,体位自主,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瘀点瘀斑,弹性尚可,毛发分布正常,左侧锁骨上触诊不满意,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毫米,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敏感。
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齿龈正常,扁桃体无肿大,咽无充血。
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桶状胸,两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肋间隙增宽,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及哮鸣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
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腹壁静脉无曲张,腹壁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无液波震颤及振水声,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膝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Hoffmann(-),Babinski(-),Oppenheim(-),Kernig(-),Brudzinski(-)。
4、辅助检查:暂缺
拟诊讨论:1、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患者李士德,男,46岁,以“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10余年 2.桶状胸,两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肋间隙增宽,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及哮鸣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
鉴别诊断: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
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
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上气道阻塞可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但根据临床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
诊疗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主治医师签名: 张永记录者: 周晓宇。